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 > 焦虑症 > 正文

你不知道真正的焦虑症患者到底有多焦虑

2021-03-04 16:59 医学教育网
|

最近频频听到身边人说些这样的话:“我这人吧,特别强迫。”或是“别理那谁谁谁,他神经病,精神分裂。”听在耳朵里,心里怎么都不大舒服。关于“你不知道真正的焦虑症患者到底有多焦虑”相关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3

你不知道真正的焦虑症患者到底有多焦虑

“强迫”“分裂”这样的词最初来源于对心理疾病的描述。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并不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那么简单。

今天决定做个科普(认真脸),看看大家有哪些对心理疾病的典型误读——当一种心理疾病被过度误读,对真正的心理疾病患者就是个灾难。

就从大家常听到的强迫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说起吧:

1. 强迫症

典型误读:我平时挺强迫啊,肯定是强迫症。

强迫症曾被一度调侃,用它开玩笑似乎总是特别有意思。

“我经常把指甲啃得很短,否则不爽;我不清理手机内存就会不爽, 我的桌子要是不整齐我就不爽,我的书页折了个角我就受不了,我一定是强迫症。”强迫症就像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给自己添了那么一点小个性,让人印象深刻。

因此,在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找人倾诉时,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我从小就有强迫症,哈哈,好巧啊,你也有强迫症啊?这种事情不用在意啦。”

这种时候,强迫症患者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因为这个被调侃、被当作玩笑的“强迫症”,和那个将他折磨得生不如死的“强迫症”完全不同。

用轻松的语气谈起强迫症,本身就是一种误读。

真正的强迫症到底是什么呢?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强迫及相关障碍被单分一个单元,其中包括强迫症,躯体变形障碍,囤积障碍,拔毛癖(拔毛障碍),抓痕(皮肤搔抓)障碍等。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患者因此非常痛苦却无法摆脱。这和调侃中提到的那些小小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完全不同。

大多数人可能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比如说不停地考虑第二天的面试或约会而一时无法不去想,或关好门窗又重复检查,但在强迫症患者身上,这种想法或行为会更持久、苦恼,而且明显不合理,对日常活动也会产生明显的干扰(钱铭怡,2006)。

它们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患者会在它们身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每天至少在1小时以上。不仅如此,它们会极大地妨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妨碍患者与他人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解释一下真正的强迫症是怎么样的。

强迫思维的例子:

我总有一些“可怕”的想法。当我想到自己的男朋友时,会希望他去死;当母亲下楼梯时,我会希望她从上面滚下来摔断脖子;当姐姐说要带她的小孩去海滩时,我会希望他们都被淹死。

这些想法简直快把我弄疯了。我爱他们:为什么我还希望他们遇上这么可怕的事情呢?这使我变得野蛮,觉得自己是不齿于社会的疯子,也许让我去死都比“诅咒”我所爱的人更好(钱铭怡,2006)。

强迫行为的例子:

一个28岁的已婚女人,她怕出错,怕脏,怕受伤,怕倒出的水溅回脸盆了,就要接水后重倒,反复好多次。

她还有反复洗手、检查、数数等症状。哪怕自己也知道没有必要,哪怕自己也不想这样,可是她就是控制不住。

后来她的症状逐渐加重,不敢用手碰袜子,冬天温度只有七八度时也不穿袜子,怕真菌会染到手上,让她得妇科病;怕听到人咳嗽、吐痰;怕玻璃,甚至怕带眼镜的人,害怕铁的东西、钉子等,看到这些就必须闭紧嘴巴,到后来尽量避免出门。

参与治疗前近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她都是在洗东西,已不能坚持工作,很少出门。患者感觉非常痛苦,她想上班,但因病情无法上班(李飞,师曾洁,张亚林,2015)。

可见,强迫症一般都非常严重,健康的我们很难真正体会他们的痛苦。

2. 焦虑障碍

典型误读: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

焦虑障碍是另外一个容易被人“小瞧”的障碍。生活这么累,肩上都有一堆担子,谁没焦虑过?

确实,正常焦虑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甚至对我们有些“好处”,比如明天要考试,今天感到的焦虑就可以帮我们更努力地准备。

正常的焦虑是一种有用的情绪,它是一种情感表现,一种当人们面对潜在或真实的危险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

这些焦虑往往因一定原因引起(考试、就业等),一般是可以理解的、适度的。

可一旦谈起焦虑障碍,我们可能就不能对它这么轻视了。

成年人中常见的病理性焦虑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广场恐惧症、特殊恐惧症、惊恐障碍。

一大串名字列下来,看起来就触目惊心,事实也确实如此,焦虑症可能比你想象得还要普遍,17%的18——54岁的美国人(约1600——1800万人),都有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的体验。

所谓的病理性焦虑包括这些特点:无明确致焦虑因素,致焦虑因素和反应不相称,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长。

这已经和正常的焦虑完全不同了。焦虑障碍不仅是慢性疾病,容易复发,而且非常容易和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共病。

如果你感觉自己出现焦虑障碍,千万别小瞧它。

3. 精神分裂症

典型误读:分裂?分裂成了几个人格啊?

听到“分裂”两个字,大家很容易联想到人格分裂。

这概念大家太熟悉了。毕竟这类精神疾病戏剧性非常强,从电影到小说到电视剧,都很喜欢选择这个题材创作。

但是,精神分裂症却和分裂的人格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们需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是“多重人格障碍”,二是“精神分裂症”。

首先对于“多重人格障碍”而言,更为专业的表达是“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这种障碍的核心症状描述如下(张道龙,2014):

存在两个或更多的以截然不同的人格状态为特征的身份瓦解,这可能在某些文化中被描述为一种被(超自然的力量)占有的经验。

身份的瓦解涉及明显的自我感和自我控制感的中断。

伴随与情感、行为、意识、记忆、感知、认知和/或感觉运动功能相关的改变。

这其实就是我们在《致命ID》等电影中看到的充满神秘色彩的多重人格。

那么精神分裂症又是什么呢?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病的范畴,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

正常人具有以一种适应的方式对环境刺激进行感知、体验并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而精神病患者的这种“与现实接触”的能力受到了损害,以致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钱铭怡,2006)。这样的病人通常无法照顾自己。

在精神分裂症这里,“分裂”是指人的主观感觉,思维,意志,情感,行为等心理功能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分离与不一致,而非指任何器质性的分裂样病变。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发病率平均为0.24‰(钱铭怡,2006)。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与“多重人格”是非常不一样的,它的主要症状包括思维联想散漫、妄想、异己体验、幻听、情感淡漠、紧张症等。具体来说,他们会言语紊乱,思维奔逸,有各种妄想(比如被害妄想等),也会幻听,听见别人在议论自己,命令自己等等,甚至有时会产生视幻觉(钱铭怡,2006)。

所以,精神分裂症虽然严重,但是患者并没有“分裂”成很多人格。

最后想说:

常常被误解的心理/精神疾病,除了这三个,当然还有很多。

比如自闭症,根本就不是“不喜欢和别人来往”这么简单,也不是什么“天才病”,而是很严重的一种先天性障碍。自闭症患者及其家人,往往背负着社会的许多不理解。

幸好,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心理疾病。许多借用心理疾病为素材的影视作品、媒体,也有了更多对心理疾病更准确的描绘。

不滥用心理疾病的名称,就是对心理疾病患者的一种尊重啊。

以上为“你不知道真正的焦虑症患者到底有多焦虑”全部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疾病类知识,请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