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相关内容,相信是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的事情,为帮助大家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医疗资源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直接关乎民生。省人大代表崔书中建议:“要加大家庭医生人员供给,加强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让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社区医院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缓解“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一环。家庭医生则扮演着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角色,为签约家庭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探索建设家庭医生制度,广东一直走在前列:创新性地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包”,财政支出、医保付款和个人付费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实惠;在政策层面规定诊疗模式和看诊时间,保障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近年来,我省家庭医生从试点到全面铺开,成效有目共睹。
同时要看到,家庭医生“高签约率、低履约率”的难题仍然待解。有本地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居民签了约,甚至付了费,但从未约过家庭医生,甚至对其用途、服务项目缺乏了解。“小病网上搜一搜,大病三甲专家号,感觉家庭医生不太靠谱。”参照全国范围内的同类案例,居民有此顾虑并不稀奇。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必须与患者搭起“心桥”、建立信任——不仅是对医生的信任,还包括对家庭医生体制机制的信任。
要赢得患者信任,医术过硬是关键。既要练就“真功夫”,提高医生队伍整体素质,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多种突发状况;也要融入“巧劲”,对症下药,因人施策,用更实惠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处理居民日常疾病。家庭医生团队所依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乡镇卫生院,往往存在检查设备不健全、用药权限不足的情况。“先天不足”之下要实现“勤能补拙”,对全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代表指出:“要按照常住人口、重点人群配齐配强配足家庭医生。”这是来自基层的鲜活声音。加强全科医生人才建设,既要自上而下促转型,也要自下而上抓培养。近年来,随着基层医院建设的进步,对医生的吸引力日渐增强。一方面要持续强化吸引力,基于居民满意度改善薪金待遇,完善基层职称评定机制;另一方面要优化转岗流程,鼓励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优秀的青年医生转型成为全科医生。长远来看,还应继续推进全科培训基地建设,并适时引入中医理疗、推拿保健等特殊人才,满足居民多样化的诊疗需求。
信任培养需要久久为功,不只是完成一些“硬指标”。家庭医生承担着重点人群健康监测的工作,理应对患者更了解,也更受信任。一个电话,一条微信,病有多急,在哪里看……更多的家庭医生做患者的“知心人”、紧急情况下的坚强依靠,长此以往,才会有更多的患者从信任“明星医生”转变为信任家庭医生。
加强家庭医生建设,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能力和信任缺一不可。相信随着经费投入、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完善,我省家庭医生队伍必将不断壮大,切实回应群众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
以上为“让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全部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