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概述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是一种红细胞膜异常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临床主要特征有球形细胞显著增多,对低渗盐液脆性增加,并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和脾肿大。脾切除疗效良好。是一种较常见的溶血性贫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有两种遗传方式: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8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常见,切除脾治疗有效。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少见类型,切脾只部分有效,国内各地均有这种病例出现。
发病机制患者红细胞膜骨架蛋白如血影蛋白、锚连膜蛋白、带Ⅲ蛋白等有异常,膜的被动性钠盐流入的通透性增加,水随钠盐而进入细胞内,使凹盘形细胞表面积减少,逐渐变小而厚,接近于球形。为了保持细胞内外钠盐浓度的正常比例,就需要产生更多的三磷酸腺苷(ATP),以加速钠的排出和钾的摄入。所以球形细胞的糖酵解率往往较正常红细胞增加20%~30%,以补偿大量ATP的消耗。ATP的相对缺乏使膜上钙-活性ATP酶受到抑制,钙容易沉积在膜上。胞膜中肌动凝蛋白(actomyosin)由溶胶变为凝胶,因而红细胞膜变僵硬,丧失柔韧性。球形细胞的直径虽然小于6μ左右,但由于细胞膜变形性和柔韧性减退而被阻留在脾索内,不能通过内皮细胞间空隙(直径仅为3μ左右)进入脾窦。大量红细胞在脾索内滞留过程中,ATP及葡萄糖进一步消耗,代谢缺陷更形加剧,终至破坏而溶解。
临床表现
本症大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型。男女均可发病。常染色体显性型特征为贫血、黄疸及脾肿大。根据疾病严重度分为以下三种:
①轻型多见于儿童,约占全部病例的1/4,由于骨髓代偿功能好,可无或仅有轻度贫血及脾肿大;
②中间型约占全部病例2/3,多成年发病,有轻及中度贫血及脾肿大;
③重型仅少数患者,贫血严重,常依赖输血,生长迟缓,面部骨结构改变类似海洋性贫血,偶尔或一年内数次出现溶血性或再生障碍性危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也多有显著贫血及巨脾,频发黄疸。溶血或再障危象常因感染、妊娠或情绪激动而诱发,患者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急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持续几天或甚至1~2周。本症患者较多见(约有50%)的并发症是由于胆红素排泄过多,在胆道内沉淀而产生胆石症,其次是发生于踝以上的腿部慢性溃疡,常迁延不愈,但可经脾切除而获得痊愈。发育异常或智力迟钝很罕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象血红蛋白轻至中度升高,白细胞与血小板均正常。网织红细胞增高,常达 0.05~0.20.但再障危象时降低。外周血片中胞体小、染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的球形细胞增多 (10% 以上 ),有时可见有核红细胞。MCV轻度减少,MCHC增多。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
二、骨髓象骨髓多呈正常幼红细胞增生象,以晚幼红细胞为主。
三、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为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HS患者在0.5%-0.75%盐水浓度时开始溶血(正常对照为0.45%),0.4%时完全溶血(正常对照0.3%)。
四、自体溶血试验在37℃条件下,,患者血清与红细胞共同孵育48小时,正常人溶血<2%,HS患者可达20%-30%,待加葡萄糖后可予纠正。自体溶血试验有助于发现轻型患者。
五、酸化甘油溶解试验(AGLT50)
其灵敏度高,阳性率可达100%,可作为HS的初筛试验。正常人的AGLT50为30分钟,HS患者小于150秒。应排除假阳性。
六、Coombs 试验阴性
诊断根据贫血、黄疸、脾大、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球形细胞增多大于 10% 与红细胞渗透性脆性增高等临床特征,同时伴有家族史者,诊断容易确立。红细胞于 37 ℃温育 24 小时后再作渗透性脆性试验,有助于轻型病例的发现。引起球形细胞增多的原因除红细胞遗传性缺陷外,还有后天获得的损害,如化学中毒、烧伤、自身免疫等。应与这些继发性球形细胞增多相鉴别。
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见少数球形细胞和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而孵育红细胞渗透脆性不增加,、Coombs 试验阳性。而HS患者外周血球形红细胞明显增多,贫血可较轻,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孵育红细胞渗透脆性明显增高,Coombs 试验阴性,多在幼年起病,有家族史。
治疗
脾切除对本病有显著疗效。持续多年的黄疸和贫血在手术后大都很快消失,但一定程度的球形细胞依然存在,红细胞渗透性脆性仍然增高。症状较重或屡有急性发作;症状在幼年期出现,即使病情较轻,为防止日后急性发作或并发症起见,都应考虑手术治疗。在儿童期确立诊断,如无特殊必要,手术宜在6岁后进行较为妥当。中年以上患者如症状轻微,仅注意一般卫生保健和适当的生活制度即可。输血疗效并不持久,仅留作术前准备和危象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