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剂量(40mg/d和10mg/d)依那普利治疗CHF,并观察血压、心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压无明显差异性;心功能:超声心动图高剂量与低剂量治疗后分别为LVEDD/mm50.1±4.8VS54.3±3.6LVESDD/mm36.2±3.4VS39.4±3.7LADD/mm32.0±3.8VS34.6±3.9LVEF/%51.3±4.1VS45.7±3.8;六分钟步行运动试验,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明显延长,96.4±11.7VS72.6±12.8(m);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剂量组为79.2%,低剂量组为66.7%.不良反应:两组血钾均呈上升趋势,高剂量组眩晕、低血压、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较低剂量组高,但通过辅助治疗,均可得到控制,高剂量组咳嗽发生率较低剂量组低。结论:应用依那普利等ACEI制剂治疗CHF时,在病人能耐受的范围内应尽可能调整到最大剂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就被推荐为治疗CHF的基础药物。但是,临床使用的ACEI剂量明显低于CONSENSUS、SOLVD、V-HOFT-Ⅱ等临床试验所推荐的有效剂量。作者自2001年8月至2005年10月使用不同剂量的依那普利治疗CHF,发现高剂量(40mg/d)依那普利比低剂量(10mg/d)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可控制等特点,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48例CHF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1~84(平均61岁)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入选时心功能IV级者11例,Ⅲ级22例,Ⅱ级15例,48例患者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在常规基础用药情况相似,两组各参数均衡性良好,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方法A组24例服用高剂量的依那普利40mg/d,B组24例服用10mg/d依那普利治疗前、治疗后取左室长轴切面,在二维引导的M型超声图上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容末期内径(LVESDD),左房内径(LA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治疗过程中,不定期测量血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6分钟步行运动试验,评价心脏运动耐力及心功能。
1.3 临床疗效判定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恶化:心功能症状加重。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见表1。
组别 收缩压mmHg
治疗前 治疗后
A 138±4.6 126±2.6
B 137±4.3 130±2.4
两组血压控制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A、B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2.2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见表2。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组别
LVEDD/mm LVEDD/mm LADD/mm LVEF/%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 55.2±5.5 50.1±4.8 40.3±3.6 36.2±3.4 34.7±5.8 32.0±3.8 46.1±4.1 51.3±4.1
B 55.1±4.8 54.3±3.6 40.4±3.5 39.4±3.7 35.8±3.2 34.6±3.9 43.7±4.2 45.7±3.8
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2.3 6分钟步行运动试验见表3。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 延长量
A(395±95)m (491+66)m 96.4±11.7
B(395±87)m (475+72)n 72.6±12.8
A、B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A 11 8 4 1 79.2%
B 9 7 4 4 66.7%
A、B两组比较总有效率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2.5 心功能变化(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见表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A 3.43±0.52 1.92±0.28
B 3.41±0.60 2.68±0.54
A、B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实验室检查:两组肝功能无明显改变,血钾呈上升趋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眩晕、低血压、肾功能恶化在高剂量组为5例,占21%,低剂量组3例,占12.5%,高剂量组发生率较高,但两组内血Cr增加大于1mg/dl(88.4umol/l)者无差别,且通过辅助治疗均得到控制,高剂量组咳嗽的发生率较低剂量组低。
3.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CHF时可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包括交感神经系统(SNS)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以及一系列内分泌激素的释放。近年来已有许多证据表明神经内分泌异常在CHF的发展中起着核心的作用。ACEI具有明显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进而抑制RAAS是ACEI抗CHF的主要机理之一。多数学者认为ACEI对ACE的抑制与剂量有关。Roig等报道应用低剂量ACEI治疗的CHF病人中55%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较高,这部分病人的预后较差;AngⅡ在CHF的早期起到代偿作用,但持续升高则可导致心肌细胞肥厚,并诱导心肌细胞发生凋亡,促进CHF的进展。许多研究表明,高剂量的ACEI可更完全抑制AngⅡ的生成,有报道表明依那普利40mg/d可以24小时抑制AngⅡ生成,而10mg/d仅能4小时抑制AngⅡ生成。
CHF时SNS活性增加,血儿茶酚胺尤其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明显升高,高浓度的儿茶酚胺对心肌有毒性作用。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在CHF早期即升高,随着CHF的进展,ANP、BNP持续升高。NE、ANP、BNP均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促进CHF的进展。Rocca等对45例CHF病人进行单盲交叉研究,通过自身对照显示口服依那普利10mg/时ANP、BNP和NE水平明显高于口服40mg/d时,其中ANP为172±148VS139±122pg/mlBNP为193±244VS152±225pg/ml,NE为4.2±2.2VS3.5±1.6nmol/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IL—6)可引起心衰的临床症状,促进心衰的发展。Gulleslad等研究了不同剂量依那普利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发现40mg/d组IL—6明显降低,而5—10mg/d组无变化,认为这可能是高剂量ACEI抗心衰更有效的又一机制。
综上所述,高剂量的依那普利能更有效抑制RAAS,改善血液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异常,减轻心衰症状,改善预后,而且未发生难以控制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应用依那普利等ACEI制剂治疗CHF时,不应总是维持低剂量,在病人能耐受的范围内,应尽可能调整至最大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