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急性TIN主要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慢性TIN以肾小管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晚期合并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一) 急性TIN
急性TIN因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缺乏特异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少尿性或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不全,伴有恶心、呕吐、消瘦、腹痛、疲乏无力、发热、皮疹及关节痛。合并肾小管功能损伤可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出现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及近端肾小管酸中毒;也可表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典型的药物相关性TIN常有较为特征性的病程,在用药后10~20天出现肾功能不全,停药后肾功能可缓慢恢复,而当再次使用致敏药物时,可2~3天内发生急性肾衰竭;合并发热症状者约75%,短暂的红斑皮疹、瘙痒、斑丘疹等皮疹者30%-50%,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30%-60%,但三者同时出现(三联症)者仅仅约30%;半数病人血清IgE水平升高,15%~20%患者出现非特异性关节痛。
(二) 慢性TIN
慢性TIN患者常常缺少自觉症状,多因不明原因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升高或电解质(特别是钾)、酸碱平衡的紊乱而就诊。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消瘦、乏力、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肾外症状,一般无水肿和高血压;而出现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程度不成比例的严重贫血,是慢性TIN的临床特点。肾小管功能损伤是慢性TIN的特征性改变,临床上表现为糖尿、氨基酸尿、小分子蛋白尿、磷酸盐尿、碱性尿以及低磷血症、高钙血症、低钠血症、高或低钾血症以及肾小管酸中毒,并可因肾髓质和肾乳头损伤导致浓缩功能障碍而出现夜尿、多尿和低比重尿。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因服用含马兜铃酸类成分中药导致的马兜铃酸肾病受到广泛关注。
在我国传统中草药中,有数十种植物类药材含有马兜铃酸类(aristolochic acids,AAs)及马兜铃内酰胺类(aristolo-lactam I,AL)成分,其中被中国药典收录或由卫生部、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批准药用的药材包括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等;此外个别非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药材中也发现含有少量马兜铃酸类成分,如北细辛和华细辛。由这些药材配伍制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等)品种多样,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涉及范围广泛,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慢性TIN的主要原发疾病。马兜铃酸肾病起病隐匿,常常因肾功能不全就诊;临床表现除肾小管功能损伤和肾功能不全外,贫血常常较明显,而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是其特征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