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药物引起的肾小球疾病(drug-induced glomerular disease)临床上并不少见,很多药物能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功能,引起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但很少引起增生陛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病理改变和引起的药物包括:①微小病变:常伴有急性间质性肾炎。引起这种病理改变的药物多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尤其是丙酸衍生物如布洛芬和萘普生,也可为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α干扰素、利福平和氨苄西林。②膜性肾病:青霉胺、金制剂、汞制剂、三甲双酮、卡托普利、氯美噻唑均可引起此类病变。③寡免疫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很少或没有免疫球蛋白沉积。多见于环丙沙星和肼屈嗪所致者。④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血管炎:别嘌呤醇、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噻嗪类利尿剂、苯丙胺等所致者多见。⑤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利福平、华法林、卡比马唑、阿莫西林、青霉胺等偶可引起此类病理改变。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静脉注射二醋吗啡可引起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又称二醋吗啡相关性肾病。病理表现与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相似,但系膜区IgM和C3沉积更为明显。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多于3~5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脏副作用表现多样,包括由于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急性肾衰竭、水钠潴留、低钠血症、高钾血症、肾乳头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终末期肾衰竭。5%-2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静脉或口服金制剂后出现蛋白尿,一般于治疗后4-6个月发病,其中33%患者出现典型的肾病综合征。病理主要为膜性肾病,也可为微小病变或系膜增生性改变。停药后多逐渐缓解。应用青霉胺后5%-30%出现蛋白尿,病理上通常为膜性肾病,偶为伴免疫沉积的新月体肾炎。停药后蛋白尿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