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1:00
详情药理:
药效学
治疗量时有两方面作用:①增加心肌收缩力和速度,由于本品抑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减少钠钾交换,细胞内钠离子增加,从而肌膜上钠钙离子交换趋于活跃,使钙外流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增多,作用于收缩蛋白,增加心肌收缩力和速度;②增加心脏组织电生理性质,由于钠钾离子交换抑制,除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外,尚涉及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组织间接作用,使房室和窦房结传导速率减慢,增加心室敏感性。
药动学
口服吸收约75%(生物利用度片剂为60-80%,酏剂为70-85%,胶囊剂为90%以上),吸收后方广泛分布到各组织,部分经胆道吸收入血,形成肝-肠循环。表观分布容积为6-10L/kg.蛋白结合率低,为20-25%.口服0.5-2小时起效,2-6小时作用达高峰;静脉注射5-30分钟起效,1-4小时作用达高峰,持续作用6小时。治疗血药浓度0.5-2.0ng/ml.半衰期为32-48小时。在体内转化代谢很少,主要以原形由肾排泄,尿中排出量为用量的50-70%。
适应症:
①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低排血量衰竭的效果比高排排血量衰竭好;②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减慢心室率和部分恢复窦性心律。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①口服:快速洋地黄化,总量0.75-1.25mg,每6~8小时给0.25mg;缓慢洋地黄化时,0.125-0.5mg,每日一次,共7日;维持量,0.125-0.5mg.②静脉注射:洋地黄化,0.25-0.5m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以后可用0.25mg,每隔4-6小时按需注射,但每日不超过1mg;维持量0.125-0.5mg,每日一次。
小儿常用量①口服:洋地黄化总量,早产儿按体重0.02~0.03mg/kg;1月以下新生儿按体重0.03-0.04mg/kg;1月~2岁,按体重0.05-0.06mg/kg;2-5岁,按体重0.03-0.04mg/kg;5-10岁,按体重0.02-0.035mg/kg;10岁或10岁以上,照成人常用量;洋地黄化总量分3次或每6-8小时给予。维持量为洋地黄化总量的1/5-1/3,分2次每12小时1次或每日一次。②静脉注射;按下列剂量分3次或每6~8小时给予,洋地黄化,早产新生儿,按体重0.015-0.025mg/kg;足月新生儿,按体重0.02-0.03mg/kg;1月~2岁,按体重0.04-0.05mg/kg;2-5岁,按体重0.025-0.035mg/kg;5-10岁,按体重0.015-0.03mg/kg;10岁或10岁以上,照成人常用量。维持量:洋地黄化后24小时内开始。早产新生儿,为洋地黄化总量的20-30%,分2-3次等份给予;足月新生儿、婴儿和10岁以下小儿,为洋地黄化总量的25-35%,分2-3次等份给予;10岁和10岁以上,洋地黄化总量的25-35%,一日1次。在小婴幼儿(尤其早产儿)需仔细滴定剂量和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和心电图。
[制剂与规格]地高辛片0.25mg
地高辛注射液2ml:0.5mg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饱和量:成人口服1-1.5mg;小儿,2岁以下0.06-0.08mg/kg,2岁以上0.04-0.06mg/kg.静注(用前10%或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常用量,每日0.25-0.5mg,极量一次1mg.维持量,成人每日0.125-0.5mg,分1-2次服,小儿维持量为饱和量的1/4.
禁用慎用:
(1)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剂量须渐减。
(2)本品可排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须权衡利弊。
(3)新生儿对本品的耐受性不定,其肾清除减少。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对本品敏感,剂量需减少,按其不成熟程度而适当减小剂量。按体重或体表面积,1月以上婴儿比成人需用量略大。
(4)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表观分布容积减小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者,对本品耐受低,须用较小剂量。
(5)下列情况应禁用:①任何强心苷制剂的中毒;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③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若伴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仍可考虑);④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
(6)下列情况应慎用;①低钾血症;②不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③高钙血症;④甲状腺功能低下;⑤缺血性心脏病;⑥急性心肌梗塞;⑦心肌炎;⑧肾功能损害(洋地黄毒苷可例外)。
给药说明:
(1)地高辛中毒浓度为>2.0ng/ml
(2)给予负荷剂量之前,需了解患者在2-3周之前是否服用任何洋地黄制剂,如有洋地黄残余作用需减少地高辛所用剂量,以免中毒。
(3)强心苷剂量计算应按标准体重,因脂肪组织不摄取强心苷。
(4)推荐剂量只是平均剂量,必须按患者需要调整每次剂量。
(5)肝功能不全者应选用不经肝脏代谢的地高辛。
(6)肾功能不全患者选用洋地黄毒苷,因为尿中排泄的代谢产物大多是无活性的,并不影响本品的半衰期。
(7)心律失常需用电复律前应调整本品剂量,洋地黄化患者常对电复律更为敏感。
(8)透析不能从体内迅速去除本品。
(9)在本品引起的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补钾是危险的。
(10)肾功能不全、老年、虚弱患者及用人工起搏器患者用本品时剂量需慎重,这些患者在常用剂量及血药浓度时就可有中毒反应。婴幼儿尤其早产儿和发育不全儿,要在血药浓度及心电图监测下调节剂量。
(11)传统的治疗心力衰竭是在数日(1-3日)内给本品较大剂量(负荷量)以达到洋地黄化。目前认为用半衰期短的本品(半衰期平均为36小时),每日口服0.25mg,经5个半衰期(约6-8日)亦可达最终血药浓度(洋地黄化)的96%,既达到治疗效果,又可避免洋地黄中毒。如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可适当增加剂量。但如病情较急及药物半衰期较长(如洋地黄毒苷),为较快达到有效浓度,仍须按洋地黄化给药,但剂量须个体化。
(12)当患者由强心苷注射液改为本品口服时,为补偿药物间药动学差别,需要调整剂量。
(13)静脉注射时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1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持续心电图监护,以免洋地黄中毒。
(14)注射给药时最好选用静脉给药,因为肌内注射有明显局部反应,且作用慢、生物利用度差。肌内注射只用于口服或静脉途径不能有效使用时,且应深部肌内注射,一次注射部位不应超过2ml,注射后每一部位应充分按摩以减少局部疼痛反应。
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①心电图;②血压;③心率及心律;④心功能监测;⑤血电解质(尤其钾、钙和镁);⑥肾功能;⑦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作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
不良反应:
(1)常见的反应包括;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可能中毒)、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刺激延髓中枢)、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电解质失调)、异常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可能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用本品除可转变为窦性心律外,若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则为本品药物中毒。
(2)少见的反应包括:视力模糊或“黄视”(中毒症状)、腹泻(电解质平衡失调)、精神抑郁或错乱。
(3)罕见的反应包括:嗜睡、头痛、皮疹、荨麻疹(过敏反应)。
(4)洋地黄中毒表现中心律失常最重要,常见者为室性早搏,阵发性或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分离。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致死的机制为心室颤动。儿童心律失常比其他反应多见,但室性心律失常比成人少见。新生儿可有P-R间期延长。
恶心,呕吐,头痛,黄视,嗜睡,头晕,精神失常或错乱,幻听,幻视,谵妄或谵语。剂量过大有室性期外收缩,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死亡。可有皮疹。天疱疮。
相互作用:
(1)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药如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同用时,可引起低血钾而致洋地黄中毒。
(2)与制酸药(尤其三硅酸镁)或止泻吸附药如白陶士与果胶、考来烯胺和其他阴离子交换树脂、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或新霉素同用时,可抑制洋地黄强心苷吸收而导致强心苷作用减弱。
(3)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泮库溴铵(pancuroniumbromide)、萝芙木碱、琥珀胆碱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同用时,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心律失常。
(4)有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洋地黄化患者不应同时应用钾盐。但噻嗪类利尿药与本品同用时常须给予钾盐,以防止低钾血症。
(5)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与本品同用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而发生严重心动过缓,但并不排除普萘洛尔用于洋地黄所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或单用洋地黄不能控制心室率的室上性快速心律。
(6)与奎尼丁同用,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增高,甚至达到中毒浓度,因此需监测本品血药浓度和按需要调整剂量。
(7)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同用,可以提高本品的血药浓度,可引起严重心动过缓。
(8)螺内酯可延长本品半衰期,需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随访本品的血药浓度。
(9)依酚氯铵与本品同用可致明显心动过缓。
(10)卡托普利、胺碘酮亦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增高。
(11)吲哚美辛可减少本品的肾清除,使本品半衰期延长,有洋地黄中毒危险,需监测血药浓度及心电图。
(12)与肝素同用,由于本品可能部分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需调整肝素用量。
(13)洋地黄化时静脉用硫酸镁应极端谨慎,尤其是也静注钙盐时,可发生心脏传导变化和阻滞。
(14)红霉素由于改变胃肠道菌群,可增加本品在胃肠道吸收。
红霉素及四环素可减少肠道细菌代谢,而使周身可利用的地高辛增多。
地高辛由肾小球滤过并通过主动性排泌而被排除,再经被动的再吸收而被保留。主动的排泌量与被动的再吸收量大致相平衡,所以地高辛的清除与肌酐清除成比例。抑制地高辛主动排泌的药物有奎尼丁、维拉帕米及螺内酯,而血管扩张药可加强主动排泌。
奎尼丁主要抑制地高辛的主动排泌,也有减少非肾性清除及减少从组织置换的作用;结果,大多数患者的已稳定的血浆地高辛浓度平均增加2倍,地高辛的T1/2不变或稍延长。此外,奎尼丁可减低地高辛的正性收缩作用,而奎尼丁具有负性收缩作用。这样它们总的相互作用是增大了地高辛中毒的危险性,并减低了地高辛对心脏的疗效。
如果二者合用,地高辛的首次剂量应减半,以后根据病情及血浆中地高辛浓度来调整剂量。
胺碘酮降低地高辛的肾性与非肾性清除,并延长其T1/2,但对表观分布容量无影响。也有人认为胺碘酮使地高辛的吸收增多。当应用胺碘酮时,应立即将地高辛量减半。
维拉帕米抑制地高辛的主动肾排泌及非肾性清除,致使洋地黄中毒的危险性增大,二者合用时,应减少地高辛剂量。
螺内酯:它抑制地高辛的主动肾排泌的25%,合用时应减少地高辛的剂量。
硝普钠及肼屈嗪使肾清除地高辛增多,可能是由于肾血流量加大致肾曲管排泌增多之故,使血浆地高辛浓度稍下降,其临床意义尚不明。哌唑嗪可使稳定状态的血清地高辛浓度上升50%以上,其机理尚不明。
吲哚美辛:应用吲哚美辛的早产儿伴有动脉导管未闭者,给与地高辛,血浆地高辛浓度升高,停用地高辛后发现它的t1/2为96小时(通常为36小时),但正规的研究指出正常成人无此种相互作用,考虑这种反应可能是由于以前存在着肾功能不全之故,尚待进一步明确。
给与氯化钾或保钾利尿药引起的高钾血症,可降低洋地黄对Na+,K+-ATP酶的亲和力,使组织与地高辛的结合减少。尼卡地平可使血浆地高辛浓度有不同的增加,而它们的相互作用尚待进一步明确。卡托普利,有报告它使稳定的血浆地高辛浓度增加约25%,它们的作用机理尚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