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发热的定义和热型是什么?为了帮助儿科主治考生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发热的定义:
一般正常人的体温范围是35~37℃;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为发热。测量体温有3种方法,即腋温、口温、肛温;目前各地测量体温方法尚不统一,总的讲,肛温比较准确可靠,用肛表测体温的正常范围是35~≤37.5℃,用腋表测体温的正常范围是35~≤37.0℃。
2、发热的类型
(1)稽留热:高热持续≥39℃达数天或数周之久。可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弛张热:高热在24小时内波动≥2℃。多见于败血症、结核病、化脓性感染。
(3)双峰热:高热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小波动,形成双峰。见于黑热病、疟疾。
(4)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以上,历时数小时,此后间隔1~3天再发作。
(5)波状热:体温呈波浪或起伏状发热。可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等。
(6)周期热: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呈周期性交替。见于回归热等。
(7)双相热:第一次发热退热后又发热,持续数天退热。如脊髓灰质炎等。
(8)不规则发热:发热时间不定,热度变化无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推荐阅读:
以上“发热的定义和热型是什么?”相关信息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儿科主治医师考试动态、考试经验、政策资讯、辅导课程可前往医学教育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