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什么?为了帮助儿科主治考生了解,掌握更多知识点、考点,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急性肾衰竭是指肾功能于短时内(数小时或数周)显著减退,致含氮代谢废物不能排出而蓄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多数患儿有少尿(124小时尿量<250ml/m2),甚至无尿,预后严重,有较高的病死率。
一般依起始部位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三种:
1.肾前性 主要为肾灌注减少肾小球滤过下降所致,儿科最多见于细胞外液丢失(如吐泻、失血)致有效循环量不足;或严重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减少时。如此类基础病因迅速纠正则肾灌注改善而肾功能即恢复正常,但如低灌注持续存在,则可发展至肾性。
2.肾性 是肾实质本身损伤而致,最典型的即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要由持续的肾灌注低下或多种内源外源肾毒性物致成),临床上多见于各种原发、继发肾小球肾炎,肾血管疾病(如栓塞、溶血尿毒综合征等)、肾间质性肾炎(药物、感染)间质钙质沉积、肿瘤细胞浸润等。
3.肾后性 多种原因致成的尿路梗阻(如后尿道瓣膜、结石、神经性膀胱等)。
推荐阅读: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什么?”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医学教育网提供2020年儿科主治医师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预祝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2020年儿科主治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