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初级药师:《答疑周刊》2019年第31期
问题索引:
1.【问题】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的作用机制的总结。
2.【问题】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3.【问题】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的总结。
具体解答:
【解答】(1)泌尿道损害 多见泌尿道反应,如结晶尿等,溶解性较好的磺胺异噁唑等较少见。提高尿液pH,多饮水,可增加磺胺类尿中溶解度。
(2)急性溶血性贫血 可因过敏或先天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而引起。
(3)造血系统毒性 如粒细胞缺乏症,严重者可因骨髓抑制而出现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症;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4)变态反应 药热、红斑、荨麻疹、疱疹、紫癜、剥脱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亦可引起血清病样过敏。[医学教育网原创]
(5)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磺胺类与血浆白蛋白竞争结合,置换出胆红素,可导致游离胆红素增加,并沉积于基底神经节和下丘脑核团,甚至出现脑核性黄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
3.【问题】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的总结。
【解答】(1)H1受体拮抗作用 对组胺引起的胃肠道、支气管和子宫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均有拮抗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限性水肿有一定拮抗作用。
(2)中枢作用 多数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因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阻断中枢的H1受体,拮抗组胺的觉醒反应,产生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强度因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物品种而异,以异丙嗪、苯海拉明作用最强,氯苯那敏较弱。某些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则难以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故中枢作用较弱或几乎无中枢镇静及抗胆碱作用。[医学教育网原创]
(3)抗胆碱作用 表现为镇静、镇吐。镇吐作用与抑制延髓化学催吐感受区有关。抗晕动病作用可能与其减少前庭兴奋和抑制迷走冲动有关,外周性抗胆碱作用可引起阿托品样不良反应。
(4)其他 本类药物有微弱的α受体拮抗作用和局麻作用。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