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张钰琪 9月13日 20:00-22:00
详情秦枫 06月14日 19:00-21:00
详情消渴是以口渴引饮,多食而消瘦,小便数量多,或小便混浊,或有甜味为特征。消渴包含两种含义。如《伤寒论》中的消渴,是指渴欲饮水的症状而言。《金要》中的消渴,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证的消渴病,亦即是本篇所要讨论的内容。
消渴之名,始于《内经》。首先谓:“二阳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的道理。同时认为他的发病因素,是与体质的肥胖和过食甘肥有关;并根据本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证候的不同,而有消渴,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
历代医书,对本病论述甚详。如《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者,皆消渴也。“《卫生宝鉴》说:”夫消渴者,……小便频数,其色如浓油,上有浮膜,味甘甜如蜜。“已把消渴的特征,描写出来。
古代文献对于消渴往往兵法痈疽的记载很多,如《诸病源候论》说:“其病多发痈疽。”《千金要方》说:消渴之人愈与末愈,常须虑有大痈。“这和我们今天在临证是遇到的消渴病人,往往出现多发性疮疖,是完全符合的,后世各家,又根据消渴的多饮,多食,多尿的三个主证,区分为上,中,下三消。以口渴多饮为上消,多食善饥饿的为中消,多尿如脂的为下消。根据历代医家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应以三多证状的那轻那重,作为辨证施治的标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总之,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但其病候性质则一,军与肺胃肾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圣济总录》说:”原其本为一,推其标有三。“
本病由于阳明热盛蕴结化燥,消烁肺胃的津液,或肾燥精虚所致。在治疗上,上消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中消以清胃养阴,下消以滋阴补肾。为基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