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在药物服用后立即分布到全身时,V值并不固定,而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分布的结果而降低了血浆浓度,体内药物的总量并没有任何显著的变化。只有当存在着一种瞬间分布时,V才不取决于时间。瞬间分布在理论上不会出现,但实际上是可以接近的。如果分布很快,且只能在服药后最初几分钟内可以区别,则这种分布阶段一般说可以忽略。要说一种瞬间分布已经出现,则该药物可认为是单室模型药。就临床目的而言,大多数药物属于这种类型。尽管如此,仍必须考虑许多药物的分布相,并试图用多室(分布的)特性去处理。尤其是当这种分布出现在大部分剂量间隔期,且整个剂量间隔期有一种可见到的半衰期变化(logC一t中的斜率的变化)更是如此。此外,如果毒性与分布相以及后分布相(如利多卡因)中的血浆浓度有关,或理想作用只在分布进入组织后才获得,那么在治疗中考虑药物的分布就非常重要。有两个因素可以引起这种延长分布:(1)缓慢扩散或(2)对药物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器官的缓慢渗透。
就V而言可用三个不同名词来表示延长药物分布相:(1)V1,即最初分布容积或中心室的表观分布容积;(2)Vss,即稳态浓度时的表观分布容积;(3)VB,即终端清除相中的表观分布容积。
当用药物快速静脉注射后立即得到的血浆浓度(实际是通过外推浓度回到O时得到的)来测定V时,同时也就测定了V1.因此V1的值可由下式算出,V1=O/最初浓度(回到O时的外推浓度)。当药物完成其分布且全身达到动力学平衡时,即当药物向每一个器官进出的流量为常量时,便出现稳态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得到的V值就称为Vss.由于体内药物的量在稳态时不易测定,便设计了几种间接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瞬时曲线下的面积(AUMC)和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其关系如下式:Vss=DxAUMC/AUC.AUMC的意义在于这一事实,即分数AUMC/AUC等于药物在体内滞留的平均时间。这个值一般称为中值滞留时间(MRT)。
在终端清除相中,药物只能从血浆中通过清除而排出。这种清除的结果,在组织和血浆间便产生了浓度差,从而引起药物从组织向血浆的再分配。该相中组织的活性浓度因此也将滞后于血浆浓度。从组织向血浆中的扩散或转移越慢,且血浆中的清除越快,组织中的活性浓度也将越滞后于血浆浓度。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当体内药物量与血浆浓度相关时,VB将较高于使用平衡状态时的Vss.VB值可由下式得到:VB=CL/λ,式中λ为终端清除速率常数。与Vss和V1相比,VB取决于CL.因为活性组织的浓度在较高CL条件下将更加滞后于组织浓度,高CL比低CL将给VB以更大值。在评价动力学数据时,应当认识到VB取决于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