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中级主管护师:《答疑周刊》2019年第13期:
1.【问题】小儿何时补充铁剂和维生素D?
【解答】为预防贫血的发生,强调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预防,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早产儿从2个月开始补充铁剂,足月儿从4个月开始。
小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增加户外活动。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一般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为400~800IU.2岁以后小儿生长发育减慢,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多样化,一般已不需补充维生素D制剂。
2.【问题】发绀发生机制是什么?
【解答】皮肤和粘膜的颜色随血流的颜色而变化。血液的红色是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充分地和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时,它的颜色是鲜红的;当它放出了氧,成为去氧血红蛋白时,颜色就变为暗红。动脉和毛细血管里的血,含氧合血红蛋白多而去氧血红蛋白少,因此它的颜色鲜红,透过薄的粘膜和半透明的指甲,红色仍明显。
皮肤较厚,且含有色素,因而是白里透红或微棕色透红。静脉血因含去氧血红蛋白多、氧合血红蛋白少,所以它是暗红色,透过皮肤,就呈现青紫色。手臂上一条一条的一般所称的“青筋”就是静脉。苯胺、硝基苯和亚硝酸盐等化学品可使血红蛋白变为变性血红蛋白,这种血红蛋白本身就是紫色的。因此,凡粘膜、指甲和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里血液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而去氧血红蛋白增多或出现变性血红蛋白的时候,都会出现紫绀。
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增多所致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通常毛细血管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超过50克/升就可形成紫绀。紫绀可分为中央性、周围性及混合性。另外,药物及化学物品中毒导致血中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的出现亦可形成紫绀。
3.【问题】为什么纵膈突然移位会导致心脏骤停呢?
【解答】纵膈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前为胸骨,后为脊柱,上界为胸廓上口,与颈部气管和筋膜相连,下界为膈肌,经膈的裂孔与腹膜后隙相通,纵膈位居左,右胸膜腔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其位置基本固定,当一侧发生病变时,可导致胸膜压力不平衡,使纵膈向一侧移位或摆动,引起呼吸和循环障碍,使心脏、气管、神经等器官功能失调,纵膈移位是由于胸腔内大量积血积气,压迫伤侧肺和纵膈,造成纵膈移位或纵膈摆动。纵膈移位会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加重循环功能障碍。纵膈移位和摆动,心脏也随之移位和摆动,可牵扯上下腔静脉与心脏交界处,发生往返曲折而影响静脉血回心,严重时常使血压下降。开胸后肺萎陷,肺内循环阻力增加,在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条件下,肺小血管可发生痉挛,使肺循环阻力及肺动脉压增加,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使右心充盈不足,另一方面也增加右心排血的困难,因而中心静脉压和右心房压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右心排血量和肺循环血量则可减少。故纵膈突然移位会导致心脏骤停。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