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30日 19:00-21:0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2020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复习开始,如果可以把握住考试命脉,抓准考点复习,考试分数将会有所上升。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中医助理医师内科考点”内容,请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学习。
概述
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肝、胰、胆囊的病变引起的出血,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急危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短时期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及胃癌等。
1.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疾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食管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食管癌、食管异物,以及放射性损伤和强酸、强碱等化学性损伤。
胃部疾病: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黏膜脱垂、胃癌、胃血管病变及胃憩室等。
食管静脉曲张
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
十二指肠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憩室、肿瘤等。
肝胆疾病: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胰腺疾病: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腺肿瘤。
2.全身性疾病:
血管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等。
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急性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及脓毒症等。
应激性溃疡:各种严重疾病(如重度烧伤、脑血管意外、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可引起应激状态,产生应激性溃疡。
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或其他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
尿毒症。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性质、部位、失血量、失血速度、患者的年龄和一般状况等。
1.呕血和黑便 呕血和黑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表现及特征性表现。一般情况下,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但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速度快,血液反流入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或出血速度慢,血液随肠蠕动全部进入肠内,则亦仅见黑便。有呕血者往往伴有黑便,有黑便者不一定出现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大量出血,因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相应不足,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昏、心悸、出汗、乏力、黑蒙、口渴、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严重时发生失血性休克。
3.发热 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下,持续3~5天后可降至正常,此发热的性质属于吸收热。
4.贫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均有急性失血后贫血。出血早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一般无明显变化。出血3~4小时以后出现红细胞、血红蛋白数值降低。大量出血2~5小时后,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5.氮质血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内由于大量血液分解产物被肠道吸收,引起血尿素氮浓度增高,称肠源性氮质血症。大多在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峰,3~4天后降至正常。
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根据呕血、黑便和失血导致的全身表现,呕吐物或大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下降,可做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但应排除来自呼吸道的出血(咯血),来自口、鼻、咽喉部的出血,进食含铁食物引起的黑便等。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
根据呕血、黑便伴有明确的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以及快速出现的失血性贫血、肠源性氮质血症等,可做出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
病因诊断
病因诊断除根据病史、症状与体征外,还应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定其病因及部位。
1.胃镜 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判断出血部位、病因及出血量,还可获得活组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标本,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必要时应在发病24小时内进行。
2.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是发现血管畸形、血管瘤等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唯一方法,一般不作为首选,主要用于消化道急性出血而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本检查须在活动性出血时进行。
3.X线钡餐检查 主要用于患者有胃镜检查禁忌,或不愿进行胃镜检查者,对经胃镜检查出血原因不明,而病变在十二指肠降段以下小肠段者,则有特殊诊断价值。主张在出血停止2周以上和病情基本稳定数天后进行。
上文分享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中医助理医师内科考点”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栏目。
11月30日 19:00-21:0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