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复习效率,搜集整理了“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治法方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知识点,详情如下:
(一)定义
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等。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肝肾功能失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无常。
1.肝郁
肝藏血,司血海,主疏泄。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盈,则月经周期正常。若情志抑郁,或忿怒伤肝,以致肝气逆乱,疏泄失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如疏泄太过,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来,遂致月经先后无定期。
2.肾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从经血而论,肾又主施泄。若素体肾气不足,或多产房劳、大病久病伤肾,或少年肾气未充,或绝经之年肾气渐衰,肾气亏损,藏泄失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若应藏不藏则经水先期而至,当泄不泄,则月经后期而来,以致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发生与肝、肾功能失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密切相关。然临证又要注意两脏同病或多脏受累的复杂病机,如肝为肾之子,肝之疏泄功能失常,子病及母,而致肾之封藏失司,故常发展为肝肾同病。肝与脾又为相克关系,肝病可以克脾土,使脾生化气血、统血摄血功能失常,发为肝脾同病。亦可见肝、肾、脾同病。若以提前为多见,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者,可向崩漏转化;或以延后为多见,而又经量减少者,可向闭经转化,临证应予以注意。
(三)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应结合月经的量、色、质及脉证综合分析。治疗以疏肝、补肾、调理冲任气血为法,或疏肝解郁调经,或补肾调经,或疏肝补肾调经,随证治之。总宜使肝肾开阖正常,气血调和,则经自如期。
1.肝郁证
主症:经来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嗳气食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常用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香附、甘草、煨姜、薄荷等。
2.肾虚证
主症: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黯,质清,或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肾调经。
方药:固阴煎(《景岳全书》)加减。常用党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远志、炙甘草、五味子、菟丝子等。
若肝郁肾虚,症见月经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或黯淡,或有块,经前或经行乳房胀痛,腰膝酸软,或精神疲惫,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补肾疏肝调经,方用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上文内容“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治法方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实践技能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