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水肿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 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由于小儿感受风热、风寒,或患乳蛾、丹痧、疮疡病后,加之禀赋不足或素体差异,内外因相合导致水液代谢异常,水湿潴留,发为水肿。
1.感受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热、寒、湿邪,从口鼻或皮毛侵犯肺经,使肺失宣降,逋调水道失职,风遏水阻,不能下输膀胱,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是为“风水”。
2.湿热内侵
肌肤患有疮疡疖痈、丹痧疹毒,风毒则内归于肺,湿毒则内归于脾。风湿热毒外袭肌表,内归肺脾,肺失通调,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引起水肿。
3.肺脾气虚
肺脾不足,亦是发生水肿的重要因素。盖肺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之功,且水由气化,气行则水行;脾为土脏,居中焦,有运化水湿之能,为水之堤防,脾健则水湿自能运化。小儿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若素体不足,肺虚通调失职,气不化水,脾虚运化失权,土不制水,以致水不归经而横溢肌肤,产生水肿。
辨证论治
1.风水相搏证
主症:水肿自眼睑开始迅速波及全身,以头面肿势为甚,皮色光亮,按之凹陷,随手而起,尿少色赤,微恶风寒或伴发热,咽红咽痛,肢体酸痛,鼻塞,咳嗽,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常用麻黄、桂枝发散风寒、宣肺利水,连翘清热解毒,杏仁、茯苓、猪苓、泽泻、车前草等宣肺降气、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
2.湿热内侵证
主症:头面肢体浮肿或轻或重,小便黄赤而少,尿血,烦热口渴,头身困重,常有近期疮毒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常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清热解毒,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利水消肿,陈皮理气和中。
3.肺脾气虚
主症:浮肿明显或者不著,面色少华而苍白,体倦乏力,纳差,易出汗,易感冒,大便溏薄,舌苔白,舌质淡,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常用生黄芪、太子参益气,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健脾,砂仁和胃理气,防风祛风固表。
4.脾肾两虚
主症:面色㿠白,全身浮脚,以腰腹下肢为甚,按之深陷难起。偏于脾阳虚者,大便多溏,脘腹闷胀;偏于肾阳虚者,多见腰酸怕冷,尿淡而频,夜间尤甚。舌胖质淡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利水。
方药:偏肾阳虚者选真武汤,偏脾阳者选实脾饮。常用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温肾阳、助气化,或用附子、干姜、白术、茯苓、厚朴、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甘草健脾温中,运化水湿。
以上分享的““小儿水肿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