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针灸学重点:毫针行针手法(基本手法)”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行针手法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基本手法
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主要有提插法、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既可单独应用,又町配合应用。
1.提插法 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
操作时,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一般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 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
操作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0——360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频率快慢要一致;用力要均匀,勿时轻时重。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
上文关于“中医(专长)针灸学—毫针行针手法(基本手法)”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信息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