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11月6日 19:00-21:00
详情已经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备考期,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奉上“【癃闭/痛经的针灸治疗主穴配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癃闭
(一)辨证要点
“癃”指小便不利, 点滴而下,病势较缓;“闭”指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
病因:本病常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等因素有关。
病位:膀胱与肾,与三焦、肺、脾、肝等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湿热、气滞、瘀血、结石致使膀胱气化不利。
主症:排尿困难。小便闭塞不通,赤热或短而不利,努责无效,小腹胀急而痛。
若尿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兼口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膀胱湿热;兼咽干烦渴,或有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者,为肺热壅盛;若情志抑郁,胁腹胀满,舌红,苔薄黄,脉弦者,为肝郁气滞;若尿细如线或点滴不通,兼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者,为浊瘀阻塞。
(二)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以足太阳、足太阴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主穴:中极、膀胱俞、秩边、阴陵泉、三阴交。
配穴:膀胱湿热配委阳;肺热壅盛配尺泽;肝郁气滞配太冲、大敦;浊瘀阻塞配次髎、膈俞。
操作:毫针泻法。秩边穴深刺2.5——3寸,以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度。针刺中极前,应首先检查膀胱的膨胀程度,以决定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膀胱充盈者不能直刺,应向下斜刺、浅刺,使针感到达会阴并引起小腹收缩、抽动为佳。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取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每次选3——5穴,毫针中强度刺激,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敷贴法取神阙穴。用葱白、冰片、田螺或鲜青蒿、甘草、甘遂各适量,混合捣烂后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加热敷。
(一)辨证要点
病位:胞宫、冲任,肝、肾。
病因:感寒饮冷、情志不调。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主症:疼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以绞痛、灼痛、刺痛为主,疼痛拒按,月经量少,质稠,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缓。
气滞血瘀: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不畅,紫黯有块,块下痛缓,伴乳房胀痛,舌紫暗有瘀点,脉弦。
寒凝血瘀: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量少色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暗苔白,脉沉紧。
(二)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取任脉、脾经经穴为主。
主穴: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十七椎。
配穴: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寒凝血瘀配关元、归来。
操作:毫针泻法,寒凝者加艾灸。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内分泌、内生殖器、交感、神门、皮质下、肾。每次选2——4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艾灸法 取关元、气海穴,隔附子饼灸3——5壮,隔日1次。适用于虚证和寒凝血瘀证。
【同款推荐】
2020年执业中医师实践技能常见急性病症的针灸治疗:腹痛/泄泻
“【癃闭/痛经的针灸治疗主穴配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更多医考信息、备考资料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