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30日 19:00-21:0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已经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备考期,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奉上“2020中医执业医师高频考点“蛔虫病”小结”,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发病特点
感染蛔虫引起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主要特征。成虫寄生小肠,劫夺水谷精微,妨碍正常的消化吸收,严重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尤多见于3~10岁的儿童。蛔虫病不仅影响小儿的食欲及肠道功能,而且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重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以蛔厥证、虫瘕证多见。
诊断要点
1.可有吐蛔、便蛔史。
2.反复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物或团块,轻揉可散,食欲异常,形体消瘦,可见挖鼻、咬指甲、睡眠磨牙、面部白斑。
3.合并蛔厥、虫瘕,可见阵发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甚或吐出蛔虫。蛔厥者,可伴有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虫瘕者,腹部可扪及虫团,按之柔软可动,多见大便不通。
4.大便病原学检查:应用直接涂片法,或厚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粪便中蛔虫卵即可确诊,但粪检未查出虫卵也不能排除本病。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以六腑辨证为纲。
肠虫证(最多见):虫踞肠腑,多为实证,以发作性脐周腹痛为主要症状。
蛔厥证:蛔虫入膈,窜入胆腑,腹痛在剑突下、右上腹,呈阵发性剧烈绞痛,痛时肢冷汗出,多有呕吐,且常见呕吐胆汁和蛔虫,证属寒热错杂,病初多偏寒,继之渐化热。
虫瘕:虫团聚结肠腑,腹部剧痛不止,阵发性加重,腹部可扪及条索状或网状包块,伴有剧烈呕吐,大便多不通。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驱蛔杀虫为主,辅以调理脾胃之法。
腹痛剧烈/蛔厥/虫瘕——“得酸则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分证论治
肠虫证
证候:脐腹部疼痛,轻重不一,时作时止,或不思饮食,或嗜食异物,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多黄滞,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夜寐(齿介)齿。甚者,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腹胀大,青筋显露。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
治法: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代表方剂:使君子散。
蛔厥证
证候:有肠蛔虫症状,突然腹部绞痛,弯腰屈背,辗转不宁,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出胆汁或蛔虫。腹部绞痛呈阵发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可暂时缓解减轻,但又反复发作。重者腹痛持续而阵发性加剧,可伴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舌苔多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安蛔定痛,继则驱虫。
代表方剂:乌梅丸。
虫瘕证
证候:有肠蛔虫症状,突然阵发性脐腹剧烈疼痛,部位不定,频繁呕吐,可呕出蛔虫,大便不下或量少,腹胀,腹部可扪及质软、无痛的可移动团块。病情持续不缓解者,见腹硬、压痛明显,肠鸣,无矢气。舌苔白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行气通腑,散蛔驱虫。
代表方剂:驱蛔承气汤。
更多试题,微信扫一扫
以上关于“2020中医执业医师高频考点“蛔虫病”小结”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更多医考新闻政策、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医师栏目。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
11月30日 19:00-21:0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