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11月6日 19:00-21:00
详情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和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占分值最多的科目,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中的脾胃病证都有哪些重要疾病呢?哪些是常考的知识点呢?医学教育网老师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学习:
一、胃痛
1.寒邪客胃证
代表方:良附丸加味。本方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暴作、喜热恶寒的胃痛之证。
2.饮食伤胃证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本方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停滞,胃痛胀满,嗳腐吐食的胃痛证。
3.肝气犯胃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4.湿热中阻证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本方具有清化中焦湿热的作用,适用于痛势急迫、胃脘灼热、口干口苦的胃痛。
5.瘀血停胃证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前方活血行瘀,散结止痛,治血瘀内阻之胃痛。后方调气化瘀,治胃痛因气滞血瘀所致者。
6.脾胃虚寒证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本方甘温补虚,缓中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喜温喜按之脾胃虚寒证。
7.胃阴亏耗证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二、痞满
1.饮食内停证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本方消食导滞,和胃降逆,用于食谷不化,脘腹胀满者。
2.痰湿中阻证
代表方:二陈平胃汤加减。二陈汤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共奏燥湿健脾、化痰利气之功,用于脘腹胀满,呕恶纳呆之证。
3.湿热阻胃证
代表方:连朴饮加减。清热燥湿、理气化浊。
4.肝胃不和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有疏肝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腹痛走窜,牵引少腹或两胁之证。
5.脾胃虚弱证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本方健脾益气,升举清阳,用于治疗喜温喜按、少气乏力的脘腹胀满者。
6.胃阴不足证
代表方:益胃汤加减。本方滋养胃阴,行气除痞,用于口燥咽干、舌红少苔之脘腹不舒者。
三、呕吐
1.外邪犯胃证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本方解表化浊,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恶心呕吐,胸膈满闷等症。
2.饮食停滞证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本方以消食和胃为主,兼有理气降逆之功效,适用于积食停滞,浊气上逆的呕吐。
3.痰饮内阻证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两方均有化饮降逆作用,治疗水饮停留在胃,呕吐清水痰涎等症,但前方以和胃降逆为主,后方则以温阳化饮为主。
4.肝气犯胃证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行气开郁,化痰降逆,用于七情郁结,气滞于胃,泛恶呕吐。
5.脾胃阳虚证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本方具有温补脾阳、甘温降逆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脾失健运,胃气不降之呕吐。
6.胃阴不足证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本方具有益胃生津、降逆下气功能,用于胃阴不足,润降失司之呕吐。
7.脾胃气虚证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四、呃逆
1.胃中寒冷证
代表方:丁香散加减。本方温中祛寒,降逆止呃,适用呃声沉缓、得热则减、遇寒更甚之呃逆。
2.胃火上逆证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本方有清热生津、和胃降逆功能,用于治疗呃声洪亮、口臭烦渴、喜冷饮之呃逆。
3.气机郁滞证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本方有理气宽中降逆的作用,适用于呃逆连声、因情志改变诱发或加重之呃逆。
4.脾胃阳虚证
代表方:理中丸加吴茱萸、丁香。本方温中健脾,降逆止呃,适用于呃声无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之呃逆。
5.胃阴不足证
代表方:益胃汤加减。养胃生津,治胃阴不足,口干咽燥,舌干红少苔者。
五、噎膈
1.痰气交阻证
代表方:启膈散加减。本方有润燥解郁、化痰降逆之功效,适用于气滞痰阻之噎膈。
2.津亏热结证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的作用,适用于阴津枯竭,燥热内结之噎膈。
3.瘀血内结证
代表方:通幽汤加减。本方有滋阴养血、破血行瘀作用,适用于瘀血内阻,食道不通,饮食不下,生化乏源,气血不能充养肌肤之噎膈。
4.气虚阳微证
代表方:补气运脾汤加减。本方具有补气健脾运中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中阳衰微之噎膈。
六、腹痛
1.寒邪内阻证
代表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良附丸温里散寒,正气天香散理气温中,两者合用,共奏散寒止痛之效,适用于寒邪阻遏中阳,腹痛拘急、得热痛减的证候。
2.湿热壅滞证
代表方:大承气汤加减。本方具有软坚润燥、破结除满、荡涤肠胃的功能,适用于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腹痛拒按,发热汗出的腹痛。
3.饮食积滞证
代表方:枳实导滞丸加减。本方有消积导滞、清热祛湿的作用,适用于嗳腐吞酸,恶食呕恶,腹痛胀满之证。
4.肝郁气滞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有疏肝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腹痛走窜,牵引少腹或两胁之证。
5.瘀血内停证
代表方:少腹逐瘀汤加减。本方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之效,适宜治疗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的血瘀证。
6.中虚脏寒证
代表方:小建中汤加减。本方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形寒肢冷、喜温喜按、腹部隐痛之证。
七、痢疾
1.湿热痢
代表方:芍药汤加减。本方调气行血,清热燥湿止痢,适用于赤多白少,肛门灼热之下痢。
2.疫毒痢
代表方:白头翁汤加减。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清热解毒之功,并有调气行血导滞作用对疫毒深重,壮热口渴,腹痛,里急后重,下痢鲜紫脓血者有良效。
3.寒湿痢
代表方: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本方温化寒湿,可用于寒湿内盛、白多赤少之下痢。
4.阴虚痢
代表方:驻车丸加减。本方寒热并调,养阴化湿清肠,用治湿热痢久伤阴,下痢鲜血量少,或虚坐努责,口干心烦者。
5.虚寒痢
代表方: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前方温中涩肠,后方兼能补虚固脱,两方合用,温补脾肾,涩肠固脱,可治疗脾肾虚寒,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滑脱不禁之久痢。
6.休息痢
代表方:连理汤加减。本方温中祛寒,兼清郁热,用于下痢日久,正虚邪恋,倦怠食少,遇劳而发,时发时止者。
八、泄泻
1.寒湿内盛证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本方功能疏风散寒,化湿除满,健脾宽中,调理脾胃,适用于寒湿泄泻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者。
2.湿热伤中证
代表方:葛根芩连汤加减。本方功能解表清里,适用于湿热泄泻,湿热由表入里,内陷阳明,泻下臭秽,身热口干,苔黄脉数者。
3.食滞肠胃证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本方功能消食导滞,和胃除湿,适用于饮食过度,宿食内停,脘痞腹痛,嗳腐呕吐,泻下臭如败卵者。
4.脾胃虚弱证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本方功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之泄泻。
常用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平补脾胃之气;扁豆、苡仁、山药、莲子既可和胃理气健脾,又能渗湿而止泻,标本兼顾;砂仁芳香醒脾,促进中焦运化,畅通气机。
5.肝气乘脾证
代表方:痛泻要方加减。本方功能调和肝脾,适用于肝郁脾虚之痛泻。
常用药:白芍养阴柔肝以治肝体;防风胜湿,且可散肝以助肝用;白术化湿健脾;陈皮理气和中。
6.肾阳虚衰证
代表方:四神丸加减。本方功能温补脾肾,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肾虚寒,五更泄泻。
常用药:补骨脂温肾助阳,肉豆蔻温中暖脾,吴茱萸辛热散寒,五味子酸收止泻。
九、便秘
1.热秘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本方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肠腑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麻子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2.气秘
代表方:六磨汤加减。本方有调肝理脾、通便导滞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职之便秘。
常用药: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通便。
3.冷秘
代表方:温脾汤加减。具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之功效。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常用药: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已成之冷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为佐。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
4.气虚秘
代表方:黄芪汤加减。本方有补益脾肺、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脾肺气虚,大肠传导无力,糟粕内停所致便秘。
常用药:黄芪补脾肺之气;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
5.阴虚秘
代表方:增液汤加减。本方有滋阴增液、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阴津亏虚,肠道失濡之便秘。
常用药: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当归、玉竹、沙参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6.阳虚秘
代表方:济川煎加减。本方有温补肾阳、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积滞不行之便秘。
常用药: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池;枳壳宽肠下气。
【医学教育网原创,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