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血的关系是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的考点,气对血的作用,是气为血之帅,气为血帅包含着三方面的意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气能行血、摄血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考点:气为血帅
1、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气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动血行,如宗气,另一方面又可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推动血液运行。“运血者即是气”(《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气行乃血流”(《素问·五脏生成论》王冰注)。气生成于血中而固护于血外,气为血之帅,血在脉中流行,实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故气之正常运动,对保证血液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总之,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所以临床上治疗血行失常,常以调气为上,调血次之。如气虚不能行血则面色觥白,补气行血则面色润泽;气滞则血瘀,妇女月经闭止,行气活血则经通。
2、气能摄血:气能摄血即气对血的统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使血液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逸于脉外。“人身之生,总之以气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血所以丽气,气所以统血。非血之足以丽气也,营血所到之处,则气无不丽焉;非气不足以统血也,卫气所到之处,则血无不统焉。气为血帅故也”(《张聿青医案》)。气摄血,实际上是脾统血的作用。“诸血皆统于脾”(《类证治裁·内景综要》),脾为气血运行上下之总枢,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肤,所谓居中央而畅四方,血即随之运行不息。若脾虚不能统血,则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气不摄血则可见出血之候,故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之法,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如临床上每见血脱之危候,治本“血脱者固气”之法,用大剂独参汤补气摄血而气充血止。
以上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编辑整理,欢迎登录医学教育网查看更多资料!
推荐阅读:
- · 神的生成与功能是怎样的?
-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之气与精的关系
- · 血与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 · 血与精的关系:精血同源
- · 津液与血液的关系——津血同源2
- · 精血同源
- · 血对气的作用——血为气母
- · 气为血帅——气能行血、摄血
- · 气为血帅——气能生血
- · 津液的输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