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北京正保医教科技有限公司

苹果版本:8.7.10

安卓版本:8.7.10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中医四诊——望气色!

2019-05-20 14:38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有关“中医四诊——望气色!”,望气色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红色。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

3.面色白:为虚寒证或失血。血脉空虚,则面色多白。寒则凝,寒凝经脉,气血不荣或失则脉空虚。若面色苍白而虚浮多气虚;面色苍白而枯槁多为血虚。

4.面色黄:多为脾虚而水湿不化,或皮肤缺少气血之充养。若面目鲜黄为阳黄,多属湿热;面目暗黄为阴黄,多属寒湿;面色淡黄、枯槁无泽为萎黄,多为脾胃虚弱,营血不足;面色黄胖多为气血虚而内有湿。

5.面色黑:多属寒证;虚证,常为久病、重病、阳气虚。阳虚则寒,水湿不化,气血凝滞,故多见于肾虚及血瘀证。

6.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和肝病。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以上即为“中医四诊——望气色!”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希望对您有帮助!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距离2025医师技能考试

036
编辑推荐
  • 1
  • 2
  • 3
  • 4
  • 5
  • 6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历年考点
应试指导
仿真试卷
思维导图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