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中药学职称考生了解,掌握更多知识点、考点,更好的复习备考中药学职称考试,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药学职称备考重要考点速记11-20如下:
考点11.解表药的特殊功效小结
(1)兼利水消肿者:麻黄、香薷。
(2)兼治咳喘者:麻黄、细辛、生姜、紫苏。
(3)兼能行气者:紫苏。
(4)兼能止呕者:生姜、紫苏。
(5)兼能治疗痹证者: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6)兼祛风止痉者:蝉蜕、防风。
(7)兼通鼻窍止痛者:白芷、细辛。
(8)兼利咽止痛者:薄荷、牛蒡子、蝉蜕。
(9)兼透疹者: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葛根。
(10)兼明目者:菊花、桑叶。
(11)兼疏肝解郁者:柴胡、薄荷。
(12)兼升阳者:柴胡、葛根。
(13)兼止血者:荆芥(炭)、桑叶。
考点12. 清热药的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1)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清热泻火药:气分热盛证、脏腑火热证。
清热燥湿药:湿热证、脏腑火热证。
清热解毒药:急性热病、癌肿、虫蛇咬伤等。
清热凉血药:营分、血分等实热证;血热出血证。
清虚热药:虚热证
(2)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②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③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考点13. 温里药的重点归经与功效小结
(1)具回阳功效,用于亡阳证的:附子、干姜;
(2)主入肾经,能补火助阳的:附子、肉桂;
(3)主入脾胃经,能温中散寒的:干姜、吴茱萸、丁香、高良姜、花椒;
(4)主入肝经,治疗寒凝肝脉的:吴茱萸、小茴香;
(5)具有温肺化饮功效的:细辛、干姜;
(6)具有引火归原作用的:肉桂。
考点14.平肝息风药的药物功效归纳
(1)平肝兼能清肝明目的药物: 石决明、珍珠母、羚羊角。
(2)既能平肝又能息风的药物:钩藤、天麻、羚羊角。
(3)兼能凉血止血的药:代赭石。
(4)兼能攻毒散结:全蝎、蜈蚣。
(5)兼能通络的药物:天麻、地龙、全蝎、蜈蚣。
(6)兼能软坚散结的药物:牡蛎、僵蚕。
(7)兼治头痛的药物:天麻、全蝎、蜈蚣。
考点15. 补虚药的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1)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补气药:主要用于脾气虚(气陷证)、肺气虚、心气虚、元气虚极欲脱。某些药物还可用治阴虚津亏证或血虚证,尤宜于气阴(津)两伤或气血倶虚之证。
补阳药:肾阳不足、脾肾阳虚、肝肾不足、肺肾两虚、下元虚冷,崩漏带下等。
补血药:各种血虚证
补阴药:主治肺阴虚、胃(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心阴虚证。
(2)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误补益疾”之弊。
②分清气血、阴阳、脏腑、寒热。
③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避免闭门留寇。
④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
⑤作汤剂宜适当久煎,另可选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
考点16. 银翘散与桑菊饮
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治温病初起之辛凉解表方,组成中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有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等,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
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弱,故为“辛凉轻剂”。
共同组成为: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简记:连翘如(芦根)何(薄荷)炒(甘草)梗。
考点17.逍遥散与四逆散
共同点:均具疏肝理气之功。
区别点:四逆散专于疏泄肝郁,主治阳郁厥逆或肝脾不和之证;逍遥散除疏肝解郁外,又有养血健脾之功,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证。
考点18. 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鉴别
方名 | 药物组成 | 功用 | 主治病机 | 使用要点 | |
同 | 异 | ||||
白虎汤 |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 清热 生津 | - | 阳明气分热盛 | 高热、大汗、烦渴、脉洪大有力 |
竹叶石膏汤 | 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 益气和胃 | 热病之后,余热末清,气津两伤 | 身热多汗,烦渴喜饮,口干,脉虚数 |
考点19. 清暑益气汤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
共同点:清暑益气汤与竹叶石膏汤皆可治暑热耗伤气津之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脉虚数等。
区别点:(1)竹叶石膏汤——以石膏与麦冬为主,功善清热泻火养阴,辅以人参、半夏调和脾胃,重在清解余热,兼以益气生津和胃。
(2)清暑益气汤——以西洋参、石斛、麦冬为主,功善补养气阴,重在益气养阴生津。
考点20.血府逐瘀汤与类似方剂对比
(1)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
(2)通窍活血汤——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生姜、红枣、黄酒组成,辛香温通作用较好,重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头痛等。
(3)膈下逐瘀汤——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元胡、甘草、红花、香附、乌药、枳壳组成,行气止痛作用较好,善治瘀阻膈下之腹痛、胁痛。
(4)少腹逐瘀汤——由元胡、没药、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干姜、肉桂、小茴香组成,偏于温经散寒止痛,用治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痛经、月经不调最宜。
(5)身痛逐瘀汤——由川芎、桃仁、红花、甘草、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秦艽、羌活组成,长于活血通络,宣痹止痛,用于瘀阻脉络之痹痛。
推荐阅读: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掌握!中药学职称备考重要考点速记11-20!”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中药学职称考试动态、考试经验、政策资讯、辅导课程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药学职称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