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理论是学习中药学的基础,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这一单元的内容需要考生重点学习,理解掌握。
一、药性理论的概述
二、四气
1.“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2.注意程度上的差异,药效相比,寒药大于凉药,热药大于温药。
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会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伤其阳。
3.根据季节不同,确定用药规律。寒冬时一般无热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慎用寒药,以免伤及阳气;炎热夏天一般无寒证,慎用热药,以免伤阴。
4.真寒假热证,本质为寒,应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证,本质为热,应用寒药治疗。
三、五味
1.辛:能行、能散,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比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
2.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比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3.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比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4.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
比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5.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比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等。
6.淡: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
7.涩:与酸味药相似。
比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
四、题目演练
1.温热药性能作用不包括的是
A.补火
B.开窍
C.回阳
D.温里
E.温经
【答案】B
2.涩味药的作用是
A.发散、行气血
B.补益、和中
C.收敛、固涩
D.软坚、泻下
E.燥湿、降泄
【答案】C
【医学教育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