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关于“气与津液的关系-中西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点”的内容,有很多考生都很关注,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气能生津、行津和摄津
项目 | 内容 |
气能生津 | 脾胃等脏腑之气充盛,则化生津液的力量增强,人体津液充足。脾胃等脏腑之气虚亏,化生津液力量减弱,可导致津液不足的病变,治疗时往往采取补气生津的法则 |
气能行津 | 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和升降出入的运动。气虚推动作用减弱,气化无力进行,或气机郁滞不畅,气化受阻,可引起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并形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也可称为“气不化水” |
气能摄津 | 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地大量流失,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当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出现多汗、自汗、多尿、遗尿、小便失禁等病理现象,临床上往往采取补气方法以控制津液的过多外泄 |
二、津能生气、载气
项目 | 内容 |
津能生气 | 由饮食水谷化生的津液,通过脾脏的升清散精,上输于肺,再经肺之宣降,通调水道,下输于肾和膀胱。津液亏耗不足,也会引起气的衰少 |
津能载气 | 津液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在血脉之外,气的运行必须依附于津液,否则也会使气漂浮失散而无所归。因此,津液的丢失,必定导致气的损耗,例如暑热病证。而当大汗、大吐、大泻等津液大量丢失时,气亦随之大量外脱,称之为“气随津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