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切制”是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为帮助大家理解,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
【目的要求】
①掌握饮片切制目的;
②熟悉饮片软化、切制、干燥、包装要点;
③了解切制有关机械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
【狭义:为制备中药汤剂而切制的片状药物;广义:为调配中药汤剂而炮制的任何形状的药物】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炮制工艺
历史沿革
①“口父咀”:口父咀指以口咬碎;
②《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细切”、“削”、“剡”等早期饮片切制用语。
③历经汉、唐发展到南宋时期制药事业日臻完善,元朝周密在回忆南宋的《武林旧事》一书中,曾记载杭州已有制售“熟药圆散,生药饮片”的作坊了
④至明代中期陶华的《伤寒六书》制药法中,明确提出了饮片一词,曰:“一用川大黄,须锦纹者,佳。剉成饮片,用酒搅匀,干燥,以备后用。”
切制目的
①便于有效成分煎出[“细而不粉”的特色].
【原因】切制成大小、厚薄均匀的饮片,增大了药物与溶媒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与提取效率,保证了药效。
②利于进一步炮炙:药材切制成饮片后,便于炮炙时控制火候,使药物受热均匀还有利于各种辅料的均匀接触和吸收,从而保证炮炙的工艺质量。
③利于调配和制剂:药物切制成饮片后,体积适中,洁净度增高,含水量下降,即方便配方调剂
备液体剂型时,药物切制后能增加浸出效果。 备固体剂型时,由于切制品便于粉碎,从而使处方中的药物比例相对稳定
④便于鉴别:对于性状相似的药物,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型,便于区分;
且显露了药物的组织结构特征,有利于区别不同药材,防止混淆。
⑤利于贮存:药物切制后,含水量下降,减少了霉变、虫蛀等因素而利于贮存。
饮片切制的工艺流程
(净药材)→软化→检查软化程度→切制→干燥→包装→饮片→(调剂)
①植物药需要切制的有大部分的根和根茎(如大黄、泽泻等,但是体积较小的药材如香附、麦冬等除外),皮类(厚朴、黄柏、陈皮等),体积较大的叶(枇杷叶、荷叶等)、果实(山楂、栝楼等),藤木(钩藤、鸡血藤等),全草(薄荷、荆芥等)。
但是亦有一些药材直接使用(如槐花、番泻叶)或采用其他加工方法,如碾捣(大部分种子类)、揉搓(如竹茹、桑叶)等。
②动物药除了极少数外,一般无法切制,多用砂炒或滑石粉炒燥后粉碎(如穿山甲、刺猬皮、水蛭等)。
【举例】:鹿茸用热白酒由底部徐徐灌入浸软,切制成茸片;蕲蛇、乌梢蛇先用黄酒浸软,去鳞骨后切制成段(蕲蛇段、乌梢蛇段)。阿胶烘烤软化切丁,水蛭、地龙洗净润软切段,海狗肾蒸或烤软切片。桑螵蛸、露蜂房剪成小块,蛇蜕和蜈蚣切段或剪段,蛤蚧、干蟾、刺猬皮切成小块,水牛角、羚羊角镑片、锉末。动物骨骼劈开或锯段砸碎,甲壳介贝类药物碾碎或捣碎。
③矿物药一般无法切制,多采用碾捣、水飞等方法加工制成较小的颗粒或粉末。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饮片切制”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知识,请持续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