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是执业西药师考试药理学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复习,医学教育网编辑特整理了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系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56kD的酸性蛋白质,由A、B两条多肽链通过两个二硫键以共价键联结而成。药用胰岛素一般由猪、牛胰腺提取,目前可通过DNA重组技术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生产胰岛素,还可将猪胰岛素β链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取代而获得人胰岛素。
【药动学】胰岛素口服无效,因易被消化酶破坏,因此所有胰岛素制剂都须经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吸收快,作用时间短,t1/2为9~10min,但作用可维持数小时。胰岛素主要在肝、肾灭活,经谷胱甘肽转氨酶还原二硫键,再由蛋白水解酶水解成短肽或氨基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能影响其灭活。向胰岛素制剂中加入碱性蛋白或锌,可使其等电点接近体液pH,降低溶解度,增加稳定性,延缓吸收和作用时间,可制成中、长效制剂。但加入的蛋白可增加制剂的抗原性,不可静注。
【药理作用】
1.对糖代谢的影响。增加葡萄糖的运转,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增加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增加脂肪酸的运转,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增加组织细胞对氨基酸的转运,促进蛋白质合成(包括mRNA的转录及翻译),同时又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临床应用】
1.重症IDDM或胰岛素功能基本丧失的幼年型糖尿病。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型),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3.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和乳酸酸中毒等。
4.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及大手术前后。
5.糖尿病病人有慢性肝肾疾病及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最常见,多数因剂量过大或进食太少或运动过多所致。其症状因制剂类型而异。普通胰岛素能迅速降血糖,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死亡。长效胰岛素制剂降血糖作用缓慢,一般不出现上述症状,而以头痛、精神和情绪紊乱、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为防止低血糖反应的严重后果医学教育网|整理,应让患者或其家属熟知该反应,以便及早发现,及时进食或饮糖水等以防止进一步发展。严重者须立即静注50%葡萄糖救治。但须注意鉴别低血糖昏迷和酮症酸中毒昏迷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2.过敏反应。多数因使用不纯的动物来源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变质所致,也可能由于胰岛素制剂的某些添加剂所致。一般反应较轻,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轻者可用抗组胺药,重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胰岛素抵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急性抵抗,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时,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如胰岛素抗体、胰高血糖素)增多,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需短时间内增加胰岛素剂量达数千单位。另一种是慢性抵抗,其原因复杂,可能系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抗体,或是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还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4.脂肪萎缩与肥厚。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可能是对胰岛素的某种过敏反应,而局部脂肪肥厚可能是由于局部高浓度胰岛素的脂肪合成作用所致,常见于同一部位重复注射者,应避免同一部位重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