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加药艾条,即在细艾绒中掺入中药末,外面紧紧地卷上三层厚纸,再将两端多余的纸头拧个结,以鸡蛋清涂封严密,长约15—30cm,横径与纯艾条相似,或粗一些。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三种,近年来含药无烟艾条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
(1)普通药艾条
普通药艾条:取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份,研成细末。将药末混入艾绒中,每支艾条加药末6克。制法同纯艾条。
(2)含药无烟艾条
含药无烟艾条:一般用甘松两份,白芷、细辛、羌活、小茴香、广木香、丁香等各一份,混和粉碎为100目粉。取药粉15%,艾炭粉约85%,另取阿拉伯胶粉约4——5%,合并过100目筛,混和均匀。用约为5%的淀粉浆糊,趁热加入药料中,搅拌揉搓成均匀软材,用大密丸出条机,制成不同规格的圆形湿条,干燥时避免变形。干燥后在其表面涂抹一层含有金精石细粉(或滑石粉,钛白粉)、白虫胶醇液(或羧甲基维素钠胶浆),晾干后包装即可。
(3)太乙针
太乙神针:或称“太乙针”,是在雷火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药物处方发展而成,韩贻丰的《太乙神针心法》是最早问世的太乙神针专著。
操作时将药艾卷点燃后,衬以数层纸或布,按压以灼熨患处,因其外形似针,用法上又有刺按的动作,故谓之“针”。
(4)雷火针
雷火针:或称“雷火神针”。首见于《本草纲目》卷六,附载于“神针火”条之末。本法与“太乙神针”基本相同,是“太乙神针”的前身。药物处方,艾绒60克,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10克,麝香少许(《针灸大成》)。其制法、操作法及适应症与“太乙神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