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2月24日 19:00-21:00
详情12月31日 14:00-18:00
详情肾移植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率约为1/3,主要是焦虑与抑郁,严重的也可出现自杀。甚至在术后一年,社会心理适应不良者仍可达20%以上,若移植肾的供体是活着的亲属时,不良反应率高,有的报道可达57%;而供体为死者时,不良反应率约31%。这种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器官移植的心理反应
主要是对植入的心理排斥和心理同化(Kempf,1969)。
1.心理排斥 多见于术后初期,病人对移植器官有“异物”感,从主观上的机能不协调感觉到为生命担忧而恐惧不安;有时排斥心理来源于人际关系矛盾;即供体与受体个人间的矛盾。曾报道一例肾移植后情况良好的病人,在三月后突然获悉移植肾来自其来平时深恶痛绝的亲属,自此病人陷入很深的抑郁,随之肾功能不佳,肾衰竭而死。有的病人对移植肾有压恶感或有自罪感(靠别人的器官生存)。
临床观察表明,心理排斥与生物排斥有关。但心理生理中介机制不明,从现代观点来看,可能是通过心理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2.心理同化 病人喜欢打听供体的情况,甚至在康复后仍想方设法详细了解,并因之发生心理的改变。如移植男性肾的女患者有男性化,移植女性肾的男患者有女性化表现。曾报道一例豪放爽朗、不拘小节的男青年,因车祸两侧肾切除后,移植了一位女性文科大学生的肾脏。病人得知后,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以文科女大学生的要求约束自己,变得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与移植前判若两人。
(二)心理反应的原因
尾崎(1987)将影响肾移植病人精神症状的各种因素归纳为三类:①直接起因是由排斥反应与病前性格相结合所致;②躯体因素是由透析、尿毒症和药物所致;③心理因素包括供体的选择,ICU的管理以及对移植肾的心理相容过程。
12月24日 19:00-21:00
详情12月31日 14:00-18: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