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2.桂枝:外感表证,无论表虚、表实均可应用。
3.紫苏: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用之尤宜。
4.荆芥:无论风寒、风热表证均可应用。
5.羌活:治太阳头痛要药。以上半身风寒湿痹尤宜。
6.白芷:阳明经引经药,为治阳明头痛要药。
7.辛荑:鼻渊要药。
8.蝉蜕: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还常用于小儿夜啼不安。
9.柴胡:善疏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病要药。又为治疟常用药。
10.葛根:善治颈项强痛。
11.石膏: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要药。
12.知母:善治外感热病,也清肺、胃二经气分实热要药。
13.天花粉:可用于中期引产。
14.栀子:可清泻三焦火邪而除烦。
15.黄芩:善清肺胃胆及大肠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
16.黄连:尤长于清中焦邪热,为治泻痢要药。善清心经实火。
17.黄柏:尤以清泻下焦湿热,长于清相火退虚热。
18.金银花:为治一切内痈外痈要药。
19.连翘:疮家圣药,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
20.蒲公英:治疗乳痈要药。
21.鱼腥草:治疗肺痈要药。
22.白头翁:治热毒血痢良药。
23.鸦胆子:腐蚀赘疣。
24.生地黄:清热、凉血、止血要药。
25.牡丹皮:治无汗骨蒸要药。
26.青蒿: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夜热早凉,低热不退)。
27.地骨皮:善清虚热、除有汗骨蒸。
28.大黄:治疗积滞便秘要药。尤适于实热便秘。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
29.独活:治疗风湿痹痛要药。尤以腰以下寒湿痹痛为宜。善入肾经而搜风,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
30.木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要药。
31.秦艽:风湿痹证无论新久寒热均可用,尤适热痹。另为治骨蒸虚热要药。
32.桑寄生: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尤宜。
33.藿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34.苍术:长于祛湿,对痹证湿胜尤宜。
35.茯苓:为利水消肿要药。
36.厚朴:长于行气燥湿,为消除胀满要药。
37.薏苡仁:对于脾虚湿滞者尤为适宜。
38.车前子:对于湿热淋证尤为适宜。善清肝明目。
39.茵陈:治疗湿热黄疸要药。
40.金钱草:善消结石,尤善治石淋。
41.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善治寒痹痛剧者。
42.干姜:温暖中焦之主药。
43.肉桂:命门火衰要药。
44.吴茱萸:治肝寒气滞诸痛要药。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45.陈皮:寒湿中阻之气滞最宜。为治痰要药。
46.木香:行气止痛要药。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要药。
47.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要药。妇科调经要药。
48.薤白:胸痹要药。
49.神曲:善消瓜果蔬菜之积。
50.麦芽:善消米面、薯类之积。生用30-60g可回乳。
51.莱菔子:善消米面、谷物之积。
52.地榆:能泻火解毒敛疮。为治烫伤要药。
53.三七:功善止血,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为伤科要药。
54.白芨:收敛止血要药。
55.艾叶:妇科安胎要药。
56.川芎:“血中要药”。治疗血瘀气滞要药。上行头目,治头痛要药。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
57.茜草: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症尤为适宜。妇科调经要药。
58.延胡索:气血瘀滞诸痛证。“行气中血滞,血中气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59.丹参:妇科调经常用药,对于血热瘀滞之证尤宜。
60.红花: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要药。妇产科血瘀证要药。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要药。还可用于回乳。
61.益母草:妇科经产要药。
62.牛膝:治疗经产病要药。
63.半夏:湿化寒痰要药。止呕要药。
64.川贝母: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65.浙贝母:治疗肺热咳嗽常用药。
66.桔梗:性善上行,能宣肺利咽开音。治疗肺痈之常用药。
67.杏仁:咳喘要药。
68.代赭石:善清肝火,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有止呕、止噫之效。
69.羚羊角: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要药。
70.钩藤: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要药。
71.天麻:眩晕、头痛要药。
72.麝香:醒神、回苏要药。
73.人参:拯危救脱要药。善补肺气。
74.黄芪:补中益气要药。
75.鹿茸: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76.当归:补血圣药。补血调、活血行气要药。
77.白术:“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78.熟地:补肾阴要药。
79.阿胶:补血要药,止血要药。尤善治出血而虚者。
80.麦冬:善养肺阴,清肺热。
81.五味子:治疗久咳虚喘要药。
82山茱萸:平补阴阳要药。固精止遗要药。防止元气虚脱要药。
83.部分引经药: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
少阳经:柴胡少阴经:细辛
84.善治疔毒:紫花地丁。
85.凉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又能退无汗骨蒸的药物是牡丹皮。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