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青蒿素“专利之痛”又将发作?
日期:2012-05-11 作者:张懿 来源:文汇报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中国在青蒿素上本已不多的获益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更堪忧的是,在这个新兴领域,运用专利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凸显,而国内各方似乎没有做好准备—— 青蒿素“专利之痛”又将发作?
说起疟疾特效药青蒿素,国内学界可谓“五味杂陈”。它是中国原创的骄傲,却又因为错失了核心专利,没能将产业做大。
眼下,一门潜力巨大的新学科——合成生物学,再一次牵扯出青蒿素的“专利之痛”。专家指出,合成生物学是最需要运用专利自我保护的基础研究领域之一,但国内各方似乎依然不谙此道。
青蒿素的往事
青蒿素去年年底声名大噪,因为其主要发现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颁拉斯克奖。国际上,此奖有“半个诺贝尔奖”之誉。
但在青蒿素这件事上,中国获得了“名”,却失去了“利”。
本周在上海举行的一次“院士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院士杨胜利告诉记者,40年前发现青蒿素后,中国根本没申请专利。国外药厂见机,通过微调化合物结构,抢得青蒿素衍生物的专利,最终成为全球市场的控制者。
好在,青蒿素提取自青蒿类植物,而最好的青蒿类植物产在中国。中国因此并未完全失去收益——作为原料产地,利润虽不如成药,但总还有。
“合成生物学”将颠覆这一格局。中科院院士赵国屏说,美国科学家正试图让青蒿素生产彻底摆脱植物原料而改由“细菌工厂”制造——他们通过改造细菌的基因,已能让它们生成青蒿素的前体,距离直接分泌青蒿素只差几步;此举一旦成功,生产成本极低、竞争优势极大。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冯雁指出,围绕青蒿素“细菌工厂”,美国人申请了20多个核心专利,中国已很难突破屏障。
杨胜利感叹,当年我们如果申请了青蒿素专利,今天就能占据极有利的位置,因为不管制备方法如何,化学结构是绕不开的。当然,40年前中国根本还没有专利制度,中国科学家也完全没有专利意识。青蒿素论文发表后,便成为公开知识,无法再追授专利。
往事不可追。但青蒿素的“专利之痛”未必不会再次发作。
新学科的现实
在此次“院士沙龙”上,学界、法律界和来自政府部门的人士一同探讨的话题是“合成生物学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记者发现,合成生物学将颠覆的不只是一个青蒿素产业,它的影响力要大得多,专利纷争势必激烈。
这门新学科,通俗地讲,就是按人的意图合成生命。传统生物学的研究路径是“化整为零”——不断向微观走,发现种种构成生命的“零件”,揭示其功能、工作原理、相互作用等等;而如今的合成生物学是“化零为整”,人为设计并选取“零件”组装成活性物质,甚至生命。这样的组装,从DNA到基因、代谢通路,再到细胞、组织,一层层推进。合成生物学在本世纪初刚刚兴起,立即被公认为生命科学的最前沿和突破点。
赵国屏说,科学家正在创造“细菌药厂”、“细菌油田”,还试图让人造细菌去攻击癌细胞,或处理环境污染。
冯雁说,合成生物学具备“重塑工业生产方式”的潜力,因此虽属基础研究,但与商业化距离极近,亟需用专利来保护。赵国屏则进一步介绍,国外有研究者已组建了一个“零件库”,包含了5000多个“人造生命零件”。这些“零件”本身都可以也需要用专利保护,而合成生物学涉及的“装配工艺”、“系统设计”等,也都有专利介入的空间。
专利的隐忧
作为上海“院士中心”执行主任,杨胜利院士告诉记者,近年来,他在许多场合提醒国内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者:不仅要研究、发论文,更要重视专利,但反应平淡。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覃重军坦言,国内学者一般都不太在意申请专利,也不知道怎么申请。他说,自己的实验室里一旦创造出某个新的菌种,许多人便会“想法设法”通过非正常途径得到它,而多数情况下法不责众——“看这样子,有了专利也保护不了,又何必麻烦?”
华东理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张晓东副教授说,国内研究人员与专利申请之间的确存在鸿沟。学者不懂专利,专利代理人不懂学术。合成生物学的学科交叉性极强、内涵极复杂,要写好专利申请书,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这种人才,国内和上海都很缺。
另外,赵国屏和冯雁都指出,因为是搞“人造生命”,合成生物学涉及的伦理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它创造了本不存在的生命,会带来未知的安全风险,比如万一造出“超级细菌”怎么办?而根据我国现行专利法律,申请人必须将技术细节全面公之于众——这会不会让“超级细菌”之类的风险扩散、变得难以控制?
总之,合成生物学的专利究竟该如何申请、审批、授权、保护,都是新课题。青蒿素当年“专利制度缺失”、“专利意识淡薄”的问题,似乎又一次浮现出来了。
参会的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表示,对这一战略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海会更加重视并积极与国家有关方面协调。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