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外科重症监护
(一)外科重症监护基本技能:包括
1.建立各种静脉管道:周围静脉、中心静脉、Swan-Ganz管置入。
2.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3.呼吸功能监测:如血气、肺功能、血氧饱和度。
4.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泵血功能;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监测。
5.心血管功能监测:心电监测、血压监测。
6.肾功能监测:尿液、肾功能监测。
7.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管饲喂养,全肠外营养。
8.综合性临床判断能力:敏锐的观察力、系统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
9.导管护理及其他护理技术。
(二)外科重症监护病人的护理
1.加强心理支持和基础护理,满足病人基本需要;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
3.根据监测治疗效果调整治疗和输液;
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5.动态监测血气及血电解质变化;
6.预防及早期发现肾衰。
第十章 烧伤与冻伤病人的护理
(一)烧伤后全身反应
1.休克期:伤后6~8h渗出速度最快,48h达高峰。48h内最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急性肾衰。
2.感染期:伤后2~10天渗液重吸收,大量的分解产物、细菌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但血培养呈阴性。伤后2~3周焦痂溶解而脱痂或广泛切痂时创面暴露,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并释放出毒素,导致败血症,血培养呈阳性。
3.修复期:I度、浅Ⅱ度烧伤可自行痊愈,深Ⅱ度、Ⅲ度烧伤遗有不同程度瘢痕、畸形和残废。
(二)烧伤面积计算
1.新九分法
头面颈(3+3+3)1×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2×9;躯干(前部13+后部13+外阴1)3×9;双下肢(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5×9+1
2.手掌法:病人五指并拢,-手掌面等于体表面积1%。
(三)治疗原则
1.静脉输液
(1)公式:成人第1个24小时输液量=烧伤面积(Ⅱ度、Ⅲ度)×体重(kg)×1.5+2000ml日需量
晶体液:胶体液=1:1
第2个24小时胶体与晶体溶液均为第一个24小时半量+2000ml
(2)种类:胶体液首选血浆,严重烧伤可输部分全血;晶体液以平衡盐为主,其次等渗盐,生理需要量为5%或10%葡萄糖溶液;重度烧伤或休克输入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碱化尿液。
[举例] 某患者男性,28岁,体重60公斤,于1小时前被火烧伤面部、双手、胸腹部、双大腿和双小腿前面,经检查均为深Ⅱ度烧伤。问:
(1)烧伤总面积是多少?
(2)第一个24小时应补多少液体?补何种液体?怎样补给?
[题解]
(1)烧伤总面积为:
3%(面部)+5%(双手)+13%(胸腹部)+(21÷2)%(双大腿前面)+(13÷2)%(双小腿前面)=38%
(2)第-个24小时应补充:
输液量=烧伤面积×体重(Kg)×1.5 即:38×60×1.5=3420ml
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为1:1,再加生理需要量2000ml。
第一个24小时共需补:3420+2000=5420ml。
(3)液体种类:胶体液中首选血浆,补充渗出丢失的血浆蛋白;大面积深度烧伤时因损害多量红细胞,可输部分全血;晶体液以平衡液为主,可避免高氯血症和纠正部分酸中毒,其次选用等渗盐水。生理需要量为5%或10%葡萄糖溶液;重度烧伤或发生休克者,应增加输入5%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碱化尿液。
(4)输液计划:
第一个24小时晶、胶液体量的1/2在前8小时内输入,余量在第二第三个8小时内均匀输入体内;生理需要量按1/3等分输入;
晶、胶体液交替输入。
补液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中心静脉压和尿量,中心静脉压维持在6~12cmH2O;尿量维持在30~50ml/h(儿童20ml,婴儿10ml)。
2.正确处理创面
(1)立即清创,休克者先抗休克,病情稳定后及早清创。
(2)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烧伤。
(3)暴露疗法适用于头、面、颈、臀、会阴、躯干、大面积深度烧伤、绿脓杆菌或真菌感染的创面,促使创面结痂,减少细菌生长。
(4)去痂、植皮;浸浴疗法;抗菌药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