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心身医学又称心理生理医学,是关于生物、心理、社会的诸多因素在人类疾病和健康中相关联的理论,并将力求阐明这些因素以什么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共同起作用。“心身医学不是精神医学的分支,而是医学的基础。它并未提供特殊的技术去测定各种疾病,而是沿用现有的医学方法从理论基础上将它们作了有机的结合。”(中国工程院院士、精神专家沈渔邨教授)。因此,不能因为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在心身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而认为心身医学仅是精神病学或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心身医学所提供的是一种新的医学思维和方法。它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起了影响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异源性)概念:人类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受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病因多源论),而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心身医学是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它有力地推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心身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心理因素有应激理论
应激学说
1、为了适应各种理化的、生物的、心理的刺激,机体会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生物学变化,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的反应。
2、适应有三个阶段
(1)警觉期,动员一系列躯体性和心理性储备能力,以应付和克服这种紧张状态。休克期可产生血压和体温下降,胃肠道溃疡、无尿、酸中毒、白细胞减少后又增加,一过性高血糖后又血糖低下,肾上腺素分泌等征象。进入抗休克期后,脑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物质,调动全身应激能力,机体抵抗力增强,出现胸腺淋巴腺萎缩,使机体遭到应激伤害后立即产生防御功能和反应的时期。
(2)抵抗期,机体防御或抵抗紧张性刺激,从而恢复生理或心理平衡的时期。
(3)衰竭期,机体耗尽应变能力,从而引起完全“崩溃”呈现失代偿的功能表现和趋向死亡。表现焦虑、头痛、全身不适、血压升高,进而随着精神紧张持续加重,形成神经症、高血压以及严重心身疾病,最后导致死亡。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