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巧在2016年4月正式离开医院。此前她经过了8年的临床医学培训,但尚未到正式和医院签订合同的时候。在急诊室,她见过扬言要甩拳头的病人,好在冲突最终没有真的发生。在进入又一个3年的职业培训前,吴巧决定和一家位于上海的跨国制药公司签合同。
2016年10月发表在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柳叶刀》388期上的一项研究,试图证明吴巧的选择过去几年在中国的医学毕业生中相当普遍。在这项名为《10年间中国医学毕业生的培养与损耗趋势:全国性数据分析》(10-year trends in the production and attrition of Chinese medical graduates: an analysis of nationwide data)的研究中,研究者称,他们发现了一些令人瞠目的数据:2004年到2015年中国有472.8万医学生毕业,但新增的执业医生只有75.2万。如果没有其余干扰因素,这意味着有超过84%的医学毕业生最终不会当医生。
研究者还指出,趋势继续的话,后果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未来在一些特定的科室和偏远地区,人们可能根本找不到医生。
数字超出了医学生和医生的日常观感,他们私底下也议论可信度,但这本权威医学杂志刊发的结论还是打动了不少人。视之为噩耗者写道“拿什么来挽留你,我们的医生?”另一些人把这看作一记警钟,人们应该从糟糕的局面中反省:他们过去让医生的行业蒙受了太多误解,现在可能要为此尝“恶果”。
某网站发了一篇文章,认为激烈的竞争和糟糕的职业环境是毕业生离开的原因。3月,另一篇刊发在网络上的《杀死一个医生,就要有几万人为之陪葬》同样引用了这些数据,几乎历数了医生群体全部的不满。在县级人民医院的29岁医生陈光明事后读到了这篇报道,他在转发时说,差不多是这样。
吴巧没有参与这起群体性宣言。不过她想起来,递交离职手续时,一位医院的行政人员说,转行的学生和医生这两年比前两年“稍微多了一点”。
超过80%的临床医学毕业生都转行了吗?
关于医学毕业生的去向一直是个谜。
2012年的版本是,每60万人里“只有约10万人能穿上‘白大褂’”。“据我掌握的一个数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李玲在当时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时说,不过她没有提供数据的来源。在2015年11月一场名为“健康中国”的论坛上,一项研究提供的数据同样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有接近80%的“高等医学毕业生”没有成为临床医生。严肃的政经新闻杂志《财新》在当时报道了这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