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手机网栏目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网校 > 医学生岗前培训 > 正文

医学生岗前培训:家庭病床

2019-07-09 10:26 医学教育网
|

“医学生岗前培训:家庭病床”相信是准备参加医学生岗前培训的朋友比较关心的事情,为帮助学员朋友们理解,医学教育网整理内容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家庭病床的定义

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医疗或康复的病种,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病员的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家庭病床的建立使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大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医疗护理要求,服务的内容也日益扩大,包括疾病普查,健康教育与咨询,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医院内扩大到医院外,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医疗护理体系;家庭病床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护理形式。

2.哪些人可以办理家庭病床

参保居民因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恶性肿瘤晚期、骨折牵引,经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审核后,可设立家庭病床治疗。设立家庭病床时,参保居民须持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家庭病床收治通知单、填写《参保居民家庭病床审批表》,经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科审批后办理家庭病床收治手续,每一个疗程不得超过两个月,逾期需继续治疗者,重新办理有关手续。住家庭病床期间不得在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办理住院。 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卫生部1984年)规定: …… 第七条 医院一般只在所负责的地段内建立家庭病床。家庭病床收治病种的范围,应由各级医疗单位根据自身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

一般是: 一、病情适合在家庭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

二、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康复的患者。

三、老弱病残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患者。

四、适合家庭病床治疗的部分妇产科、传染病、职业病、精神病患者。

五、晚期肿瘤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患者。对在门诊看病困难而不需要住院的长期慢性病人,要搞好出诊,可不建床。

3.我国家庭病床现状

上世纪70年代起,家庭病床在我国各地已经初步建立,开始出现了专科性的家庭病床。家庭病床成为社区护理的主要形式。在家庭病床开设中,护士占一定比例,并担负重要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仍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未来几年,家庭病床的开展仍然是社区护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4.家庭病床的社会作用

(1)减轻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2)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为病人就医提供方便。

(4)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

(5)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护理服务。

(6)向社会传播卫生知识。

(7)护士社会价值的体现。

5.家庭病床管理信息系统

有历史资料显示,家庭病床是上世纪50年代首先在天津兴起的。1984年9月,卫生部在天津召开全国家庭病床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了开展家庭病床工作的经验,并修改讨论了《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条例明确提出:“家庭病床是医疗单位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病人,在其家庭就地建立的病床,并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方针。”条例还明确提出家庭病床服务的任务和收治范围,这也正是多年来社区卫生机构一直所遵循的。 条例规定,家庭病床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对建床患者的医疗服务;扩大预防,开展健康体检、疾病普查、防治疾病;开展家庭条件下的康复医疗;宣传、普及防治疾病、家庭医学保健知识;选择适当病种进行疗效观察,研究治疗、预防和康复措施,不断加以总结。”不难看出,主管部门从一开始就对家庭病床的服务原则给出了清晰的定位,如强调“医院一般只在所负责的地段内建立家庭病床”等。 家庭病床与社区护理是医疗机构、患者、家庭“三位一体”的形式,社区护理理念在家庭病床服务开展过程中已深入人心。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为这些人大部分是老年患者,他们希望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治疗,心理压力小,也免除了来往路途的劳累。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和对患者的追踪观察,在细心护理的同时也能教会居民自我保健。

正小保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医学生岗前培训:家庭病床”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医学生岗位前培训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

报考指南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老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题库软件

题库软件:热卖中

题库设计紧扣考试大纲、考试教材、考试科目。符合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