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乡村医生受鼓舞有信心 愿扎根基层服务百姓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愿扎根基层服务百姓
3月8日下午,临高县调楼镇博贤村委会卫生室,王建收医生仍在给患者看病。随着天气转暖,感冒咳嗽的患者减少了,但每天也有20多人来就诊,不管就诊的患者多少,王建收都从不缺岗,要么在进村为老人看诊,要么在村卫生室坐诊。
3月8日下午,王建收医生在为患儿看病。记者 王洪旭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王建收比较关注两项内容。其一,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其二,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王建收出生于贫困农家,但父亲重视教育,再辛苦也要供他上学。1996年王建收考上河北一所中专医学院校。1999年毕业后,进入河北省唐山市中医院进修1年。2000年,他回到临高县人民医院继续临床实习1年。经过5年的专业学习和临床锻炼,王建收终于可以独立看诊病人了,并工作至今。
“村民有需要,我随叫随到。”这是王建收给村民们许下的承诺,他全年无休还经常半夜出诊,因为“他人好,看病细心。”村民都喜欢他。
“国家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我们看了后非常受鼓舞。”王建收说,希望以后能多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诊疗技术和技能,愿意扎根基层,为基层百姓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每年都在增加,这样让承担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王建收,感到很踏实,做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坚持中医西并重 发展中医有信心
“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中医重视实现了“迭代升级”。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西医并重”的提法进一步提升了中医的地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医药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和发展中医,我有信心。”文昌市文教镇建联村卫生室的林道华说,中医药博大精深,有很多内容需要不断学习,他传承了父亲的中医药技术,用特色中药治疗脉管炎、糖尿病足、毒蛇咬伤等病症,避免了很多人可能被截肢的痛苦。
林道华医生在为患者看病。记者 王洪旭摄
林道华的父亲林明泽,是一位有名的老中医,为了试药尝百草,被蛇咬了就找出治疗的草药。因善于治疗脉管炎和毒蛇咬伤,1976年林明泽被原文昌县人民医院录用,在医院10年,专门治疗脉管炎病人,后来发现农村缺医少药,百姓看病很难,辞职回农村当村医。
从小跟父亲挖草药看病人,耳濡目染,林道华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并踏上了学医之路。由于父亲年纪大了,他子承父业,继续为百姓治病。为了将父亲的中医特色技术传承下去,林道华参加了海南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并成功通过了考核。
“国家重视中医发展,未来我想将开一家中医脉管炎医院,治疗更多的病人。”林道华,对于脉管炎、糖尿病足患者,需要住院留置观察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另外希望未来特色中药也能纳入医保报销,这样可以减轻患者负担。
集中带量采购降低医药负担 居民:利好消息
智能时代,智慧医疗,让人们看病就医享受便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现在预约诊疗已普及了,让看病挂号不再排长队。”海口市民吴先生说,他现在看病一般提前20分钟到,不像以前可能要花去一上午时间。对于一些不懂用智能手机的老人,除了子女要及时了解老人需求外,医院保留现场挂号窗口也是很好的。
对于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海口多位市民认为,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以心脏支架来说,就已通过集中带量采购,让患者享受了实惠。”在海口市一家医院工作的蔡女士说,除了心脏支架,骨科耗材、口腔科耗材希望成为下一批集中带量采购的耗材,现在种植一颗牙动辄上万元,希望未来能听到降价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