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呼吁提高“村医”待遇 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乡村公共卫生”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今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短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委书记、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许锐表示,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尤其是基层防控体制机制运转不够流畅,反映不够迅速灵敏,宣传动员、培训演练、应急响应、物资保障、信息共享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应加大中央财政公共卫生服务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许锐认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短缺,公共卫生人员收入偏低。同时,欠发达地区乡镇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大多数为非专业技术人员,村(居)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为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第一道防线力量比较薄弱。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刘德培持同样观点。“大部分省市的乡村医生没有纳入政府医疗卫生编制体系。”刘德培直言,尽管乡村医生待遇有所提高,但与村医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政府财政困难,村医的待遇难以提升。
对此,刘德培建议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包括购买五险一金,保证基本工资和提高绩效工资。同时,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让村医不再有后顾之忧。
对于如何完善乡村公共卫生体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投资力度,在重点乡镇卫生院配置传染病防范设施、ICU重症隔离设施等。”孔发龙建议,投入专项财政经费,在高考招生中实行乡村医生定向委托计划,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机制,增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力量。
此外,孔发龙认为还应加强机制创新。“建立乡村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推广城市高水平医院同乡村卫生机构合作的网络远程诊治模式,让更多农民群众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