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安徽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在过去的一年里,安徽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突出抓好国家级重点改革试点任务,协同推进民主法制、社会事业、文化体制、生态文明、党建纪检等领域改革,科技、农村、医改等方面形成了不少富有安徽特色的改革亮点。
建立“医共体”:村医成基层百姓健康“守门人”
47岁的天长市仁和镇村民阮仁银长年在南京打工,今年8月突发脑出血,在南京两次住院花费17万元,康复效果也不太好。爱人坚持把他带回天长老家。“离家近照顾方便,医药费也便宜不少,更重要的是,这里医生技术好、态度好,不比大医院差。”
自2017年开始,安徽医共体的试点县已经增至40个。“县域医共体”成为安徽医改的新生事物。所谓“县域医共体”,就是以市级医院分别与县域内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建成三级医疗服务共同体,并由其直接向基层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阜南县柴集镇贾茶棚村卫生室负责人陶真峰说:“(医共体)不仅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收入,同时减少了新农合资金支出,让患者自觉留在县域内就医,是一项政府、医院、患者三方均受益的措施。”
从基层实行收支两条线到药品“带量采购”,从率先实行药品零差率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安徽一直因其大刀阔斧的改革力度被誉为“医改先锋”。医共体,则被称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目的在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基层百姓享受更有效率、更具性价比的医疗服务。
阜南县人民医院院长陈雷称:在医共体模式下,村医成了医共体内的导诊员、健康宣传员、慢病管理员,也参与医保结余资金分配,如果健康管理工作做得好,村民发病率下降,将病人合理上转至医共体单位都可以得到额外奖励。“村医积极管理慢病后,脑梗等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节约了大量医保基金。村医真正成为守住基层老百姓健康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