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乡村医生陈仲文:40年见证赤脚村医的历史变迁

2018-11-21 17:35 医学教育网
|

40年前,陈仲文31岁,每天也就看十几名患者;如今,他已71岁,但找他看病的乡邻络绎不绝,每天上百人。

40年来,从公社大队的“赤脚医生”,到新时代的乡村医生,他见证了医疗领域的沧桑变化,也在改革大潮中,不断学习和进取,用医学知识服务基层群众。

陈仲文这个名字,旁人不一定知道,但对望牛墩镇洲湾村,以及周边的洲窝村、横沥村的民众来说,他可是个名人。

陈仲文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医的,他记得当时不叫洲湾村,叫望牛墩公社洲湾大队,队里有800多人,那时缺医少药,队里一个医生都没有。当年,自行车还不流行,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要走很远的路去看医生,大队干部看中了年轻的他,希望他能当个“赤脚医生”,他很爽快答应了。经过两年培训后,1966年,他正式上岗了。改革开放后,“赤脚医生”的名称渐渐不再使用,1985年,《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取而代之的是“乡村医生”。

40年前,整个洲湾村只有陈仲文一名乡村医生,他是忙碌的。他记得,他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常常要上门看诊,交通工具全靠步行,有时一走一回就是两个多小时。有的村民半夜敲门看病,他也得起来。

陈仲文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接生。当时交通不便,有的产妇要生了,哪还走得了路去医院,只能在家里生。他一共接生过4个孩子。

陈仲文回忆,有一天,洲湾村一个黄姓男子急急忙忙来敲门,说自己老婆要生了。他赶紧出发,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才到,利用乡村医生培训的步骤,接生、断脐、消毒,最终该产妇顺利生下一个女儿。“这个黄姓女儿后来也从医,在市第五人民医院做助产士。”

同村的另外一名江姓村民,也是同样的情况,“当时是大白天,我一路小跑,十多分钟赶到,顺利接生。”陈仲文说。

其实,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先进仪器,四十年沧桑巨变,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在历史变革的大潮下仍得到村民的青睐,离不开陈仲文的个人努力学习——他历经很多次培训、进修、考试,才走到今天。在培训和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自学了中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驾轻就熟。

今年,陈仲文71岁,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仍坚持到诊所上班。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和女儿都选择了学医,毕业后都扎根在基层。儿子和他在同一个诊所坐诊,女儿在隔壁村的诊所工作。陈仲文还是个热心肠。望牛墩敬老院就在诊所附近,20多年来,平日里他坚持到敬老院给老人们义诊。在儿子眼中,陈仲文是一个不肯服输、好学的人。他50多岁考了驾照,如今71岁高龄,每天开着一辆SUV,车就停在诊所的院子里。回家拿资料证件时,他熟练地倒车、转弯、前进,一点不拖泥带水。

“现在医疗政策越来越开放包容,对所有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只要村民需要我,我会一直做下去。”陈仲文说。

来源:东莞时间网

“乡村医生陈仲文:40年见证赤脚村医的历史变迁”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搜集整理,更多有关乡村医生事迹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免费资料领取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考试辅导
直播课
【直播回放】2021年基础摸底测试
免费直播|2021年基础摸底测试

直播时间:2月1日

主讲老师:俞庆东

针对人群:所有人群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