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6种常见儿科急症的鉴别救治对于乡村医生的日常诊疗工作是很有帮助的,为此医学教育网的小编特为您整理撰文如下:
呼吸心跳骤停
识别和评价线索
凡是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伴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跳呼吸骤停;此时心电图呈等电位线或室颤。心率极度缓慢,年长儿<30次/分、婴幼儿<60次/分、新生儿<100次/分时,引起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与心脏停搏无异;呼吸极度衰竭、过于表浅、缓慢、倒气样呼吸或虽有呼吸动作而胸部听不到呼吸音时,也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导致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与呼吸停止相同;二者均有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属心跳呼吸骤停的先兆。
救治措施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三个阶段、九个步骤(见附表)。附表 心肺脑复苏的阶段和步骤。
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素,首次静脉或骨髓内给药剂量为0.01mg/kg(1:10 000溶液0.1ml/kg)、气管内滴注为0.1mg/kg(1:1000溶液0.1ml/kg),然后每3-5分钟给药1次,各途径剂量均为0.1mg/kg,一般用3-5次。必要时采用静脉滴注,剂量为2.0μg/(kg.min),最大可用至20μg/(kg.min),直至有效心搏出现,而后减慢为0.05-1.0μg/(kg.min)。
呼吸困难
识别和评价线索
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的表现。
周围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呼吸频率改变,早期呼吸增快、呼吸费力,而后呼吸变慢、变浅、无力,呈点头、张口、下颌样呼吸,或出现呼气性呻吟,呼吸减至5-6次/分钟时,有呼吸即刻停止的危险。
中枢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呼吸节律改变,呼吸的快、慢、深、浅不匀,早期呈潮式呼吸,晚期出现抽泣样、叹息样、下颌样呼吸,呼吸暂停、呼吸减慢乃至停止。
呼吸增快是呼吸困难最易识别的体征。不同年龄呼吸增快的标准: ① < 2个月, ≥60次/min;②1-12个月, ≥50次/min;③1-5岁 , ≥40次/min.
救治措施
保持气道通畅、供氧时注意有无气道梗阻 ,目的是改善呼吸功能,使血气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循环障碍
识别和评价线索
①面色苍白或口唇、指、趾发绀,皮肤发花;②手足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1秒);③脉搏增快或不能触及;④血压降低或正常,脉压差缩小(<4.0kPa或30mmHg)。
救治措施
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疏通微循环、纠正酸中毒、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中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短时间内输入液体及各种药物,尽快恢复内环境平衡、纠正休克。
惊厥
识别和评价线索
是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的不随意收缩和抽动,常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俗称抽风、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婴幼儿多见。是由于各种刺激引起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致,也与婴幼儿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
多起病急骤,典型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面色苍白或青紫,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呼吸急促或不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四肢局部或全身肌群呈阵发性或强直性收缩与抽动。
严重者呈角弓反张状,可伴呼吸暂停、大小便失禁等。惊厥发作持续数秒、数分或更长时间。惊厥后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少数患儿(如低钙血症)惊厥时和惊厥后意识清楚。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惊厥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正常者称惊厥持续状态。
由于惊厥持续时间长,机体代谢增加,氧及能量供给减少,可引起高热、脑缺氧性损伤,往往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后遗症。
救治措施
一般治疗与护理:置患儿于平卧位,头后仰偏向一侧,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咽、喉部分泌物,防止吸入、窒息。保持安静,避免呼叫、拍打、搬动等不必要的刺激,减轻发作。
控制惊厥的急救措施:①针刺法,针刺或指压强刺激人中、合谷等穴位。②药物止惊,常用药物为地西泮(又称安定)和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和苯妥英钠也可选用。
意识障碍
识别和评价线索
早期表现烦躁不安、狂躁,或淡漠、迟钝、昏睡,晚期进入昏迷。
救治措施
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持脑功能。
重度脱水
识别和评价线索
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深快、烦躁不安或淡漠、神志不清、惊厥等。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起病急、变化快,不及时救治常危及生命。
救治措施
需迅速补液、扩充血容量治疗,防治循环衰竭。
“村医提高之6种常见儿科急症的鉴别救治”由医学教育网的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小编的文章可以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