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 > 乡村医生内科常见病 > 正文

村医提高之常用退热方法解析

2017-12-21 14:17 医学教育网
|

了解常用的退热方法对于乡村医生的日常诊疗工作是很有帮助的,为此医学教育网的小编特为您整理撰文如下:

常用退热方法解析

物理降温

一般体温>39℃可给予物理降温,常采用冰块、酒精擦浴、温水浴等低温液体或固体,通过物理方式直接散热,使体温下降。

冰袋(囊)降温 将冰砸成小块,放入冷水盆中化去棱角后装入冰袋1/2,防冰棱划破冰袋,并加入少许水再扎紧冰袋口,擦干冰袋表面的水,将其放入套内或用毛巾包好放在患者的额部、颈侧腋窝、腹股沟等处。这种降温方法效果较好,但要注意防止冰袋划破及袋口不紧造成漏水,还应及时更换冰袋中的冰块,若全部溶化则作用较差。

酒精擦浴 酒精在皮肤表面蒸发快,散热作用强,退热效果好,故临床广泛使用。一般采用40%-50%的酒精,尤其在冬季40%-50%的热酒精擦浴比冷酒精擦浴的效果更好。

擦浴的部位最好选择血管丰富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而胸前区、腹部、后颈以及足心等处禁忌擦拭,因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较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

在擦浴同时,患者头部放以冰袋(或冷毛巾)以助降温,同时也可防止由于擦浴时皮肤血管收缩、头部充血而使患者头痛。在患者足底放置60℃-70℃温水袋,使患者舒适,而且足底血管扩张也可间接减少头部的充血。擦浴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擦浴后半小时应测体温并记录。

另外,因酒精擦浴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头孢类抗菌素等可抑制乙醇代谢过程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醛在体内蓄积,后者可引起血管扩张、交感神经兴奋、呼吸衰竭和心脏骤停等反应),故有学者建议此退热方法应废弃。

温水擦浴 常用32-36℃的温水给患者擦浴。温水浴能刺激皮肤血管,使其扩张增加血流量,从而使体温通过传导方式直接散热。擦浴部位同酒精擦浴;擦浴时间不宜过长,20 min左右即可。擦浴后注意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发现有虚脱先兆,应及时处理。故临床上对于小儿发热患者,如服用退热药后体温下降不满意,可行温水浴,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物理方法 冰毯和冰帽,冰毯放置在身体下,冰帽围在头上;冷盐水灌肠,冷盐水输液;冷水浴;空调治疗等。

药物降温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应用解热药降温:

①体温过高(>40℃),患者出现明显不适、头痛、意识障碍和惊厥者;

②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或心肌损伤患者发热;

③物理降温无效者。应用药物降温要注意掌握降温的时机,在体温上升期即使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使体温恢复正常,机体还会通过一系列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的反应把体温再“调节”到增高的“标准”上。

非甾体类消炎药 以乙酰水杨酸为代表,可抑制内源性致热原的生成,能降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者的体温,但对于已生成的致热原无效。应用于儿童时有可能引起Raye综合征而带来生命危险(瑞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儿童在病毒感染康复过程中得的一种罕见的病,以服用水杨酸类药物为重要诱因,广泛的线粒体受损为其病理基础,瑞氏综合征会影响身体的所有器官,但对肝脏和大脑带来的危害最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很快导致肝肾衰竭、脑损伤,甚至死亡),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替代。过去有研究者称萘普生具有鉴别感染性发热和肿瘤性发热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主张应用于发热全病程,而应该在有应用指征时,在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基础上短期应用。另外,糖皮质激素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个别患者用药后会出现精神症状,故应用于精神异常和肿瘤患者时,应权衡利弊。

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剂型 对乙酰氨基酚可使发热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且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WHO建议对乙酰氨基酚是退热的首选药物。

近年来该药物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是新剂型的诞生,尤其是缓释剂型,不仅避免了药物血药浓度的波动,迅速而持久地发挥药物的退热疗效,而且增加了患者依从性和方便性。由于剂型的原因,发热患者需要一次服用2片,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氯丙嗪 对于上述退热药物无效的患者,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氯丙嗪、异丙嗪和哌替啶组成冬眠合剂,或单用氯丙嗪,通过影响体温中枢,使体温与周围环境一致。通常用法为氯丙嗪、异丙嗪各25 mg肌注,或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加哌替啶100mg组成冬眠合剂,加入500 mL液体中静滴,或氯丙嗪50 mg,加入100 mL;液体中静滴;氯丙嗪50 mg直接入壶或静脉注射的用法,因可引起低血压,应避免这种用药方式。

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抑制机体的体温调节作用,使体温随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升降。注射或口服大剂量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用药后应静卧1-2小时,血压过低时可静滴去甲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升压,但不可用肾上腺素,以防血压降的更低;因与肾上腺素并用时,肾上腺素的α受体效应受阻,仅显示有β受体效应,可导致明显的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另外,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抗炎药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不能降到正常体温之下),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而氯丙嗪对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使体温调节失灵,机体随环境温度的升降而升降,这是二者的重要区别。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免费资料领取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考试辅导
直播课
【直播回放】2021年基础摸底测试
免费直播|2021年基础摸底测试

直播时间:2月1日

主讲老师:俞庆东

针对人群:所有人群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