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一个农村卫生室有三层楼房,门诊病房、治疗室、观察室、资料室、值班室、中西药房一个不缺,看病还需要挂号排队吗?你见过一个农村卫生室平均一天看上百号病人,最多的时候有两百多人排队吗?在兰陵县芦柞镇,有这样一个卫生室,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停车,还专门在卫生室前面开辟了一个停车场——这就是剡子官庄卫生室。吸引众多病患前来求医的,是卫生室主任于新水的医术。
于新水,出身中医世家,行医三十余载,“当医生就是治病救人,行医就是行好”是其坚守的朴实行医理念。从初中毕业就跟随父亲学习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加上刻苦勤奋的学习让他把传统中医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在骨科、妇科、儿科等方面都有拿手绝活,中药贴敷治疗更是远近闻名。
据介绍,曾有一名黑龙江的癫痫患者,四处求医,在各大小医院花费十多万元没有治好,听别人介绍找到于新水,经于大夫中药调理一年多,病症消失。还有费县的肝硬化患者、罗庄的肾炎患者……很多花费不少却未能治愈的疑难杂症经于新水治疗后痊愈。作为中医专家,于新水被收入《中华专家人才库》和《中华人物大典》。
于新水对小儿常见病的贴敷治疗得到了众多父母的认可,不打针、不吃药,孩子不受罪,父母少操心,一传十、十传百,每天慕名前往找他看病的患者少则上百人,多则达到二百余人。为此,卫生室设立挂号制度,人多的时候就挂号排队,方便患者有秩序的就医。
在卫生室采访时,一位妈妈带着刚出生三个多月的婴儿前去就诊,于新水说已经来过两次,再贴两天就好了。据介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孩子得了口腔孢疹,到大医院一直没查明原因,打了好几天吊瓶也没好,父母就带孩子到卫生室找到了于大夫。于新水说,不是人家大医院医生不会看、看不好,应该是没注意孩子得了这个孢疹。
时代在发展,疾病也在发展变化。于新水酷爱学习、钻研,他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才能把医生这个职业做好,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平常没有时间学习,晚上他看书看到深夜。
于新水有多达十万册的藏书,种类涵盖广泛,尤以医学居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其案头书,该书1953年出版第一版,五年更新一个版本,他收藏了第一版以来的所有版本,闲暇之余就阅读学习,在他心中,《药典》就是行医的宪法性文件。
碰到卫生室不是很忙的时候,于新水还会去全国各地参加跟中医有关的各种会议和培训,一方面开阔眼界,让自己了解最新的学术发展和治疗技术,另一方面,也跟其他人交流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于新水常说,不学习,医术怎么提升?治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那还得跟着书本学、跟着专家老师不断学习更新。
对于于新水来说,选择做了医生,就要承担起治病救人的责任。他常说,有了口碑有了品牌,更要对得起老百姓的这份信赖。患者多了,遇到的疑难杂症也多,于新水一有空就研究。他深知,行医问诊,开方用药,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只有自己懂得多,才能避免医疗事故。他打比方说,做医生这个行业就像开车一样,比开车还危险,开车随时可能发生事故,做医生,医术不高、态度不严谨、不小心也会随时出事故。“这药物你要用上,小孩儿过敏,他家长没有知识就可能怪你打针打的。”所以,做医生,光会用药,不会纠正用药的副作用也不行。行医多年,在于新水的卫生室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和纠纷。
这么多年,于新水从来没给自己做个什么宣传,但患者却越来越多,十里八乡的都有,还有很多外县、外省的患者前往求医。为此,于新水特意把某些中草药碾磨加工做成药膏,让患者可以自己贴敷,免去来回奔波的麻烦。
有患者家庭困难,于新水就免费治疗,村子里一个精神病患者,平常头疼脑热于新水一直免费诊疗,有时候还贴补一些生活费用。
于新水觉得,能治病救人、服务百姓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除了春节给自己放几天假,他全年不休息。经年累月的工作也让他自己的腰椎、颈椎也会时常疼痛。
卫生室有一个专门的中药贴敷室,200多种中药被研磨成粉末装在不同的容器里,于新水开好药方后,工作人员负责配药、调制和贴敷。问及一天病号那么多是不是会很累,工作人员笑着说,习惯了。
在我国广大农村,还有众多乡村医生,像于新水一样,凭着一己之力、一技之长,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用中医中药服务着广大患者,也默默无闻地将中医药发扬光大。对于于新水来说,干一行爱一行,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永不停止对医术的学习和追求,才能做好这个职业,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于新水是第五代中医传人,儿子于洪强受家庭影响也选择了子承父业。因为从小父亲就在床头放很多医学的书,每晚都会看,所以于洪强也慢慢养成了对医学的兴趣,考大学时就选了医学专业。他说,受父亲的熏陶,感觉救死扶伤、每天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