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德树好家风,老村医韩淑环一家的日子比蜜甜
12月22日一早,竞秀区颉庄乡颉庄村一位70多岁的大妈走进了老村医韩淑环的家。这位老人最近总感到下腹疼痛,韩淑环判断她患上了尿道炎。先打一针,再开上两天的药,老人满意地回家去了。
在颉庄村,提起今年74岁的“赤脚医生”韩淑环,没人不知道她,村民们也打心眼儿里尊敬她,今年韩淑环一家还被评为了“竞秀区文明家庭”。
从医53年以来,韩淑环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医疗岗位,只要村民有需要,不论酷暑严寒、夜深人静,她都会第一时间出现,为患者精心施治,直至病情缓解、转危为安,最多的时候她曾一晚起来出诊四五次。2018年退休后,只要有村民来家里找她看病拿药,韩淑环依然会尽心尽力治病救人。
记者在韩淑环和老伴儿任强的卧室里看到,飘窗下的两个大抽屉里备着安络痛片、布洛芬片、氯霉素片、甲硝唑片、甘草片等常用药和注射器等医疗用品。回忆起自己从医多年的工作经历,韩淑环顿时来了劲头儿。
1965年,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落后,医护、卫生等资源非常短缺,这一年,市防疫站来到颉庄村建立了卫生室。当年19岁的韩淑环在村里的推荐下,先进入医疗卫生训练班学习医护专业,再后来成了村民口中的“赤脚医生”。
刚开始临床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韩淑环和同事们就在自己身上试针,“一开始不敢给村民们扎针,只能先自己试,多试几次就敢上手了。”韩淑环笑着说,她经常提着药箱走家串户为村民看病。药箱不知道用坏了多少个,她渐渐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配药经验,疗效显著,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和信任。
十多年前的一天,村里一个6岁小男孩突发抽搐,家人心急如焚,又怕送医路上出现状况,于是先来到卫生室找到韩淑环。卫生室条件有限,万幸的是通过针灸,半个小时后,男孩情况逐渐好转,韩淑环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家属握着韩淑环的手一个劲儿地感谢。“能看好一个病人,我心里觉得特别舒服,就感觉这些年来的辛苦没白费,这身技艺也没白学。”韩淑环说。
当村民在村里碰上韩淑环,远远地朝她喊上一句“我的病好多了!”时,这也是支撑韩淑环做村医工作做了一辈子的原因。
1971年,经人介绍,韩淑环和同村的任强相识相恋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日子过得简单幸福。夫妻俩在生活上互敬互谅,一辈子没拌过嘴、红过脸,他们教导子女必须掌握一技之长,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换来更美好的生活。
和韩淑环同岁的任强老人爱好广泛、能文能武,是个热心肠。爱好书法的他春节前为村民们书写春联,每天清晨在河边义务教人武术和太极拳。而他眼里的老伴儿,则是“除了看病,就是看病,不打牌,也不跳舞。”任强说,有些搬走了的村民也大老远跑回来找老伴儿看病,村民来家里基本都能找到她。
如今,除了收拾家务、买菜做饭外,韩淑环还会每天两趟去帮忙照顾住在同村、患病卧床的亲家母。
韩淑环的儿子儿媳结婚后,就一直与他们老两口住在一起,从来没分开过,婆媳相处和睦,一家人有说有笑。韩淑环也跟记者一个劲儿地夸奖儿媳勤劳肯干、头脑活泛,“我们现在住的两层小楼,也是三年前在儿媳的张罗下翻盖和装修的。”
正在西安上大三的孙女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大方懂事,一说到她,韩淑环老两口脸上更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因为,他们从孙辈身上看到了一个良好家风的继续传承,以及年轻人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