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农家、登火车、站岗哨……疫情当前,黑龙江广大乡村医生全力以赴守好“最后一公里”,为父老乡亲的健康再上一道“保险”。
抗疫一线“姐妹档”
一早,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手套、护目镜,望奎县海丰镇恭头一村村医边丽娟就出门了。
“大哥,隔离的日子差不多了,咱也不能放松警惕。”边丽娟走进从外地务工回来的老赵一家,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缺啥你们两口子就给我发微信,给你们送来,一定不要出门。”临走时,边丽娟再三叮嘱。
今年45岁的边丽娟,从业后经历过抗击非典。“那时我属于后线,每天在卫生所消毒。如今在抗疫一线,责任可是不小。”她说,职责所在,只能冲,不能退。
抗疫这半个多月,边丽娟和恭头二村村医裴桂满组成“姐妹档”,对春节前从外地回来的两村5户人家进行防疫指导。“早上出发,两个村子查一圈,常常就到12点。下午再来一遍。”边丽娟说。
因为每天接触人多,再加上工作节奏紧张,从春节到现在,边丽娟很少回家,不下户走访时就在村卫生室“待命”。怕有紧急情况,晚上就在办公室对付一宿。
边丽娟说,村里有些屯自建了微信群,自己被邀请进群后,群主发信息“为她撑腰”说,“本群只有边丽娟能发关于疫情防控的信息”。“这种相互理解、配合,让我觉得很暖心,也对在村里开展防疫指导心里更有底。”她说。
绿皮火车 “防疫兵”
7日晚,忙完手边工作,37岁的呼玛县韩家园镇卫生院大夫彭益水看了看手表,已经快零点了。“还得把今天的情况捋一捋。村里现在已经封了,今天有几个临时急诊患者,给他们送到医院。还上门给两户点了静点。”他说。
从1月26日起,彭益水除了入户排查外地返乡人员,又兼职干起列车“防疫兵”。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做好卫生院消毒后,他和3名同事,就赶去韩家园火车站。
这里每天开往加格达奇的一趟车早6点38分开车。为确保旅客安全,彭益水和同事要先登上这列车,为乘务员测体温。然后再回到检票口,为即将上车的旅客一一测试。
“进站口凉风嗖嗖,测温枪不用时必须放在怀中,要不就冻坏了。”彭益水说,利用短暂的检票时间,每个乘车人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去向,都要详实掌握。
对开列车每晚9点半返回至韩家园站。列车到站后,彭益水和同事再登车,一节节车厢为旅客测体温,待逐个排查后,列车才开门让旅客下车。
“由于天色已晚,有些旅客不太理解,不大愿意配合。”彭益水说,咱不能“硬碰硬”,要跟他们讲清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发动同车旅客一起劝导。整列车排查下来,同事们还要在一起梳理情况,有时从火车站回来已是夜里11点多了。
为控制疫情“防输入也防输出”,往来列车现在已经停运了。“但远没到松劲儿的时候。”彭益水说,做好全镇百姓的日常排查,不能松懈。
交通要道“守门人”
“您好,您来自哪里?请配合我们做个体温检测。”
在五常市铁通公路旁的团山子检查点,五常市五常镇卫生院护士许冬梅,协助当地交警,对往来车辆人员逐一进行体温测量。
“36.7摄氏度,正常,回家一定注意防范。放行。”
“这里是五常市西大门,也是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交界。”许冬梅说,在检查点,卫生院的同事一天6班倒,每班8个人。
即使是白天,当地气温也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累了冷了,就到车里稍稍休息。”许冬梅说,随着管控力度加大,出入城车辆已大幅减少。车少了,人也不能分心。
“干这行20年,头一次感到这么紧张。全国人民都在努力抗疫,不说自己做多大贡献,能确保检查不漏一人、一车,就是坚守好岗位。”许冬梅说。
从早8点干到12点,许冬梅结束卡点防护任务,回到卫生院,烧上一壶水,准备享用自己的午餐——一袋方便面,外加一根火腿肠。
这几天,从五常市出城的人,都要到医疗机构验血常规、做胸片、测体温。五常镇卫生院承接了这一工作。这是许冬梅负责的又一项任务。“有时一上午就有七八十人。”许冬梅说,不仅要对每个人做详细记录,还要回访。
13点30分。“该做下午的大消毒了。”许冬梅放下笔,急匆匆跑出办公室,桌上的泡面还没来得及吃上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