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阳春市岗美镇轮水村的李伯起了个早,带着一家人的户口本和医保卡来到该村第三卫生站,和村医谢光霞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李伯说,“谢医生虽然是个女娃,但她什么病都能看,和她签约我放心。”
今年45岁的谢光霞有着扎实的西医基础,先后考取了执业医师、POCT(现场即时检测)等多项资格。她在村站购进先进的科学仪器为村民检查隐疾,在实践中钻研传统中医中药,中西结合为患者解除病痛,获得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承父志,多重学历业务强
谢光霞父亲原本也是乡村医生,但因为一场重病无法再担任村医,也让家庭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不得已,16岁的谢光霞只好辍学到外地打工贴补家用。
“可能是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就对医学很有兴趣,小学和初中读书成绩都很好,可惜家里条件不允许,没办法继续深造。”谢光霞无不遗憾地说。
1992年,谢光霞认识了她的丈夫,迎来人生的转折点。面对丈夫的求婚,谢光霞提出要求,希望夫家支持她继续学医。1995年,23岁的谢光霞在丈夫的支持下进入阳江卫生学校,重新拾起医书学习。没有英语基础的她面对医学需要用到的拉丁文,不畏艰难,一点一点啃了下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打下了扎实的医学基础。3年后,谢光霞顺利毕业,继承父志,开始了自己的行医生涯。
“我读书少,所以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村民。”谢光霞常常以此鞭策自己,一有机会就捧起书本钻研医术。直到现在,她也一直在“充电”,从网上找来课程自学,有听不懂的地方,就让儿女帮忙翻译。
2005年,谢光霞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2015年又考取了“执业医师”,2016年从长沙医学院大专毕业,这样的履历在基层医疗队伍中并不多见。
今年初,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省卫计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对论文、科研课题要求亦不作硬性规定。“再努力一把,说不定再过几年我还能晋升主治医生呢。”谢光霞笑着说。
看儿科,中西结合效果好
谢光霞在实践中发现,对于消化道、呼吸系统等农村常见病,中医效果好,而且风险小,价格实惠。于是她开始钻研中医,不断实践,渐渐把中西结合发展成自己的特长。
马尾村有一户姓黎的人家,平时在东莞打工。两年前,夫妻俩4个月大的女儿得了口腔溃疡,反复不愈。在东莞找了好多家医院,给小孩吃了很多消炎止痛、补充维生素的西药,治了半年效果都不好。一边溃疡还没完全消退,另一边溃疡又长了起来,小孩疼得哭闹不止,夫妻俩十分着急。
经人介绍,黎家人带着女儿回老家找谢光霞看病。谢光霞经过辨证,判断小女孩的口腔溃疡是脾虚湿困引起的,采用霍朴夏苓汤健脾利湿,5天后小女孩的溃疡就消退了。又经过一个月的调理,小女孩的溃疡再没发作。
今年初,黎家人喜添新丁,夫妻俩回到老家休养。小儿子出生15周时得了肺炎,咳嗽不止,高烧不退,夫妻俩连忙带着孩子来找谢光霞医治。婴幼儿不好把脉,谢光霞便通过舌象观察辨证,开了几剂中药,5天时间就治好小男孩的肺炎。
小姐弟都在谢光霞这里获治,黎家人对她千恩万谢。谢光霞只是谦虚地表示,“这些都是一个村医应该做的。”
学科技,引入设备治慢病
去年某天,谢光霞在看诊时留意到候诊人群中的梁老伯坐立难安、呼吸急促,便优先给他检查。结果发现梁老伯胸闷、心悸,可能是心梗发作,连忙将其转诊到上级医院,得到确诊。由于诊治及时,梁老伯很快脱离生命危险,对谢光霞十分感激。
谢光霞却心有余悸。她想着,很多村民从来没做过体检,不知道自己得病了。作为医生,她既担心没能及时发现隐疾,延误病情,又担心转诊后只是虚惊一场,患者怪罪花了冤枉钱。
为提高对慢性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谢光霞报名参加了广东省医学会举办的广东省POCT检测技术培训会,学习血糖水平、心脏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等一系列检测技术,并顺利通过了考核。很快,她在卫生站配备了尿常规、血糖监测仪、心电图机等设备,对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诊治能力有了质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