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张钰琪 9月13日 20:00-22:00
详情网校老师 01月23日 19:00-21:00
详情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考试:《答疑周刊》2021年第19期
问题索引:
一、【问题】简述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问题】简述预防接种的分类。
三、【问题】简述热性惊厥及处置原则。
四、【问题】简述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五、【问题】简述不同目标人群与健康教育重点内容。
六、【问题】简述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具体解答:
一、【问题】简述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解答】
1.经常性预防措施 经常性预防措施包括改善卫生条件、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国境卫生检疫和传染病报告等。
2.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紧急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暴发、流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的规定,在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除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报经上一级单位决定,可采取系列紧急措施:①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②停工、停业、停课;③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④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对拒绝或未依照规定配合疫情控制的单位或个人,其行为一旦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
3.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对病人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甲类传染病必须实施隔离治疗,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可在医院或家中隔离,直至病人痊愈为止,对某些疾病(如肾综合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病人,由于一般的接触传播可能性极小,可不必隔离。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接受医学检查、随访和隔离措施。
(2)对病原携带者(无症状感染者)的措施:对重要疾病的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直至病原体检测2~3次阴性为止。对饮食行业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需暂时离开工作岗位,艾滋病、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疟疾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
(3)对接触者的措施: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都应接受检疫。根据病种及接触者的免疫状态,采取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隔离或留验等不同措施。
1)留验:即隔离观察。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进行留验。
2)医学观察:对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施行医学观察,即在正常工作、学习的情况下,接受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
3)应急接种: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等,可对接触者施行预防接种。
4)药物预防:某些有特效预防药物的传染病,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预防。
(4)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对危害大的病畜和野生动物予以捕杀、焚烧或深埋;对危害不大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可予以隔离治疗。此外,要做好家畜和宠物的预防接种和检疫。
4.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肠道传染病主要由粪便排出病原体而污染环境,对污染品和环境消毒、饮水消毒和培养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十分重要;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污染环境,则通风、戴口罩和空气消毒非常重要;虫媒传染病可根据不同媒介昆虫的生态习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杀虫方法。消毒、杀虫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可防止传染病扩散和蔓延。
(1)消毒: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和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一般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两大类。
1)预防性消毒:是指在没有发现明确传染源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实行的消毒,属于预防性措施。
2)疫源地消毒:是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属防疫措施,其目的是杀灭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是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进行的消毒,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的及时消毒。
传染病病家随时消毒的要求:在接到病人诊断和原驻地隔离卡后,消毒人员应立即到病家指导随时消毒,必要时提供所需药品,并标明药品名称及使用方法。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外,还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特别是护理病人后要消毒双手。
终末消毒指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以后对疫源地进行的彻底消毒,目的是完全消灭传染源播散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只有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如鼠疫、霍乱、炭疽、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结核、白喉、猩红热等。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的病原体,如麻疹、水痘、流行病感冒等,一般不需终末消毒。
3)常用消毒剂:碘制剂(如0.5%碘伏溶液、碘酊)、乙醇(如75%乙醇)、含氯制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
还可以采用煮沸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方法。
(2)杀虫:目的是预防疾病、消除危害。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室内主要使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室外可以使用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和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5.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1)免疫预防: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2)药物预防:可作为一种应急措施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3)个人防护: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易感者的个人防护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时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
二、【问题】简述预防接种的分类。
【解答】
1.常规接种 是指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疫苗使用说明书,在相对固定的接种服务周期时间内,为接种对象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
2.临时接种 在出现自然灾害、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等情况,开展应急接种、补充免疫或其他群体性预防接种时,按应急接种、补充免疫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方案,在适宜的地点和时间,设立临时预防接种点,对目标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服务。
3.群体性预防接种 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威胁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的预防接种活动。补充免疫(原称为“强化免疫”)是一种较常采用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形式。
4.应急接种 是指在传染病疫情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传染病疫情蔓延,对目标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三、【问题】简述热性惊厥及处置原则。
【解答】
(1)先发热,后有惊厥,体温一般在38℃以上,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开始12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预防接种引起的惊厥,多数只发生1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很少有超过20分钟者。有些儿童可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
(2)治疗处置原则:①静卧,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②止痉,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刺人中;③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退热。
四、【问题】简述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解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类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问题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 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五、【问题】简述不同目标人群与健康教育重点内容。
【解答】
(1)高血压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加强随访和管理,使其知道坚持从医行为的重要性;定期监测血压,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髙个人和家庭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病情恶化。
(2)高危人群健康教育: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消除或减少高血压病的行为危险因素;定期测量血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3)社区人群健康教育:使儿童青少年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患于未然;使成年人的知、信、行向有利于全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发现并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4)社区领导和决策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信息,让其了解高血压病预防的重要性,预防工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行方法,促使领导决策,使高血压预防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获得政策、组织协调、环境、舆仑和经费的支持。
六、【问题】简述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解答】
1.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机构应同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
3.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
[医学一组-陈兰]《乡村全科助理医师》答疑周刊(2021年第19期)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