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线粒体外形、大小、数量和分布
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可在活细胞中观察到线粒体,并可用染料詹纳斯绿鉴定。线粒体外形和大小常随细胞类型及生理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很小的球、杆、或细丝状,以杆状的居多。在电子显微镜下,除常见的杆形、圆形外,有时还可看到环形、哑铃形或其他形状。线粒体直径在0.5~5微米范围内,长度为2~3微米,最长可达10微米。大鼠的肝细胞平均约有1000个线粒体。最少的如一种单鞭金藻,每个细胞只含有一个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含量一般比植物细胞多些。
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一般在需要能量较多的部位比较密集。例如,有些肌细胞(如膈肌)中线粒体呈环形或条带形分布,集结于肌原纤维“Ⅰ”带周围;在精子中线粒体围绕于鞭毛的基部。
结构
可大致分三部分:①外膜和内膜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平均厚度都为50~60埃,内膜向腔内突起形成嵴;②内外膜之间的空间,称为膜间腔;③嵴与嵴之间的介质称为基质。各种细胞的线粒体内部结构既有共同性,又有特异性和变异性。嵴一般呈片状,在原生动物和一些植物中呈管状,也有的嵴分支形成网状。嵴的数目也有很大差别。一般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不仅线粒体数目较多,而且每个线粒体所含嵴的密度也较大;反之则两者的数量都较少。
利用负染方法,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在嵴的内膜间腔的一面排列着许多直径 8~9纳米的圆球形颗粒,并有短柄与膜连接,称为ATP酶复合体或ATP合酶(H+-ATP酶)。
线粒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此外还含有两种核酸(DNA,RNA),无机盐和辅助因子,辅酶Ⅰ(NAD),辅酶A,腺二磷(ADP)等。整个线粒体的脂质和蛋白质比例约为200~300 毫克脂质/1克蛋白质。脂质中约有90%以上是磷脂。外膜与内膜在化学组成上有很大不同:前者脂质和蛋白质比例(1:1)比后者(0.3:1)高得多。外膜所含的磷脂主要是卵磷脂,其次是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较少。 胆固醇的含量约为30毫克/1克蛋白质。内膜含心磷脂很多,酸性磷脂也不少。
线粒体约有15~50%蛋白质分布在基质和膜间腔内,其余都结合在膜上。
线粒体所含的蛋白质中有很多是酶,例如,外膜的:单胺氧化酶,犬尿氨酸羟化酶,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脂肪酰基CoA合成酶等;膜间腔内的:核苷二磷酸激酶,腺苷酸激酶等;内膜的:组成呼吸链的酶类,H+-ATP合酶,β-羟丁酸脱氢酶,肉碱脂酰基转移酶,NAD-NADP转氢酶等;基质内的: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乌头酸酶,谷氨酸脱氢酶以及脂肪酸氧化酶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