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知道关于儿科护士与工作压力的分析与对策吗?相信您看了这篇有关医院感染的疾病危害的文章,您就了解了。
工作压力是职业要求与个体的不平衡知觉所引起的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临床护士普遍存在不愿在儿科工作的问题,儿科护士的工作性质已成为主要的职业压力。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进行访谈,使儿科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名在儿科工作过的注册护士,20名儿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婚姻状况:未婚14名,已婚6名;有子女6名;文化程度:大专12名,大专在读1名,中专3名;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14名;护龄:5年以上12名,5~10年3名,10年以上5年;儿科工作经历:5年7名;合同制护士13名,军护7名。
1.2 方法
(1)对在儿科工作的20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访谈时本着保密和方便的原则,向访谈者详细说明研究目的、过程及保密原则。(2)采取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访谈包括以下问题:你为什么不愿在儿科工作;你在儿科工作的感受如何;你工作中遇到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什么情况下你愿意在留在儿科工作。
2 结果
分析总结,归纳下列方面。
2.1 承受多种工作压力,心理疲惫
儿科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为发育均不够完善的小儿,无法直接交流,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相比于成人患者难,对专业技术要求也更高,特别是静脉穿刺、新生儿、危重儿的抢救与护理等, 因此容不得有半点疏忽,否则将直接威胁患儿的健康甚至生命,而当事人也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工作中,每个护士时刻都必须提醒自己要杜绝差错,避免事故,当临床上一旦出现纠纷,护士是直接面对者,大部分病人和家属会不分青红皂白,将矛盾直接指向护士,职业风险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
2.2 繁重而快节奏的工作
由于儿科住院患儿病程短,周转快,工作节奏紧迫,工作量大,加上三班倒,生活无规律,常出现胃肠不适,腹痛症状。
2.3 嘈杂工作环境的刺激
儿科护士常处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尤其做各种检查治疗中,患儿的哭声震耳欲聋,有些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哭闹不休,加上家长的训斥声,常使护士心烦意乱。
2.4 年轻护士专业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不成熟
特别是新护士在小儿静脉穿刺,危重儿抢救技术等方面不够熟练,初期面对工作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影响技术正常发挥,效果不理想就产生内疚、灰心、无能为力等心理紊乱综合征,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5 投入与回报不相称
儿科护士提供给住院患儿的护理时间、人力、财力、物力较成人高,但得不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出现儿科护士要求调换岗位和离职意向增加,影响儿科护理技术与护理质量。
3 讨论
3.1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热爱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岗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明确自身价值,要学人之长,避人之短,不要过分苛求别人和自己,学会客观的看待得与失,加强自我肯定、发挥自己的专长。
3.2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正确对待工作压力[1],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问题活动,通过健身锻炼,找朋友谈心等方式,既可增强体质,又能增进社会交流,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护士,可采取心理咨询,运用适当地发泄方式来疏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随着新医疗规范的出台,护士应具备应付压力的健康机制,同时应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和规范的学习。
3.3 正确引导,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
不宜把批评、惩处放在首位,使护士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关心和排解,用积极的态度专心工作,可通过多方面帮助护士,定期开展护士交流谈心等活动,减轻护理人员体力消耗和心理负担,家庭对护士的支持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尽可能取得家人的谅解,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互相分担家务,减少家庭对护士精神的牵制。
3.4 丰富护士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护士应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的工作,巧妙交替脑力于体力劳动,尽可能提高心理耐受力,一旦工作受阻,及时调整,提高适应能力,遇到患儿家长情绪激动时要学会忍耐,避免与患儿家长争吵。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指示,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
4 体会
临床工作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工作压力对护士的作用是双面性的,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激发护士的主动性,主动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增加沟通技巧,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促进日常工作中压力的应对,但强烈而持久的工作压力,会给护士造成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否认自我价值,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工作效率低,护理质量下降[2],尤其儿科护士具有特殊性。因此,应有效帮助新上岗护士尽快熟悉工作,引导护士正确对待护患间的矛盾与冲突,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减少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影响,以良好的适应状态投身工作以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帮助,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