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儿科护士
工作压力是职业要求与个体的不平衡知觉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1]。护士是一类特殊的职业群体,她们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都易存在一定问题的人群,较一般人群有更高的紧张体验,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相应较大的心理压力,它既影响患儿的康复与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与护理工作质量。
1儿科护士心理压力
1.1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护理服务的直接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够完善的小儿,无法直接交流沟通或沟通困难,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相比于成人患者,存在诸多障碍。病情变化往往不易察觉,护士须密切观察,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并根据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抢救措施,所以护士常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2]。
1.2患儿家长不理解
患儿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孩子患病后,家长焦虑不安,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到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缓解,治疗、护理即时见效,有些家属医学知识缺乏,对独生子女溺爱,担心一些检查和治疗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导致不配合甚至对护理人员要求过高。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时,家长往往由于心疼孩子而怀疑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儿科护士除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外,还有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久之,易造成负面心理负担[3]。
1.3繁重的工作量
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深刻体会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学会换位思考,从患儿家属的位置思考处理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1.4嘈杂的工作环境
病房经常听到患儿的哭声不断,零乱、嘈杂的环境,加之家庭特殊,多为4、2、1结构(4个老人、2个大人、1个孩子),往往一个孩子住医院,几个家属来陪视,护士经常在劝退陪人时与家属产生冲突,另外儿科如果留陪视人,各种治疗和护理都在家属的监督下工作,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儿科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5]。
1.5高要求的专科技能
护士资历浅,工作经验相对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科疾病知识不熟悉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等欠缺,心理素质也不够成熟。特别是新护士,在危重儿急救技术、应急能力等方面更差。初期面对工作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工作不能做到位时就会产生焦虑、内疚、缺乏自信等心理紊乱综合征,从而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6]。
2缓解工作压力的对策
2.1树立热爱儿科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
通过岗前培训,年长护士的言传身教,使年轻护士真正地树立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深刻体会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学会换位思考,从患儿家属的位置思考处理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2.2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士必须从患儿入院开始认真正确地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微小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要特别重视肢体语言的表达,如应用微笑、抚摸等肢体语言缩小与患儿的心理距离,恰当地表扬及鼓励可获得患儿的信任、尊重,并使其能积极配合护士完成治疗和护理。护士要合理地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观念,及时表示对患儿家属的认同感,并进行耐心解释,使家长能主动接受必须实施的护理操作,主动配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