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他从25岁开始研究《内经·素问》,直到60岁从未中断,学识渊博。他据《素问》病机19条,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故治法上多用寒凉药,并创制了不少治疗伤寒病的方剂,对后世温病学说有所启发。为中医学各学派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完素主要以《黄帝内经》为学术基础,他精研医理,把《内经》中的关于火热病致病原因的内容选摘出来,加以阐释,这就是著名的《病机十九条》。他还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可以化生火热病邪,治病,尤其是治疗热性病的时候必须先明此理,才能处方用药。他所创方剂凉隔散、防风通圣散、天水散、双解散等,都是效验颇佳的著名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着。对于《内经》中的“五运六气”,他也有着精辟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善于运用五运六气的方法来看病。他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气运,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疾病,因此,医生在处方用药的时候必须灵活机变,具体分析医学|教育网整理。刘完素在治疗热性病方面的完整理论和对“五运六气”的独到见解,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甚至对于温病学派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
后人为了纪念刘完素对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他死后的几百年中,不断地为他修建庙宇,镌刻石碑,歌功颂德。直到今天,河间县西九吉乡的中刘守村和后刘守村之间还有他的墓,“刘爷庙”曾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毁,解放后又重新整修,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举行隆重的庙会来纪念他,足见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四库全书提要》说:“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中国医学发展到金元,形成了医学流派“四大家”,即刘完素(守真)、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争鸣的局面。
刘完素辞世后,保州、河间十八里营、肃宁洋边村都建庙宇纪念,而且河间十八里营更名刘守村,肃宁洋边村更老师素村(取纪念刘完素之意)。明正德二年(1507)救封刘完素为“刘守真君”,圣名贯古。明万历年间(1600前后)师素村刘守庙扩建为“刘守真君”庙。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师素庙会延续至今,成为县境一年两度的物资交流市场。